猴耳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印度女孩远嫁中国,7年后回印度,直言印度 [复制链接]

1#

“我非常感恩,因为我的家人真的对我很好,他们非常爱护我,希望他们的生活也能像我在中国的生活一样,越来越好。”

“我也希望人们能少一些对我们印度人的偏见,我们印度有很多善良的人,并不像网络上的描述那样,完全是夸张和误解。”

这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7年的印度女子,非常真诚地分享了她的感受。

7年只回一次印度,我叫莲娜,7年前我有幸成为一名中国的媳妇。

在中国的生活让我感到非常幸福,我的丈夫和公婆对我非常好,我的生活质量远比在印度高。

我感到自己非常幸运,能嫁给这样一个好丈夫,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我们居住在农村,但这里的农村设施齐全,开车到县城也只需20分钟。

我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各种果树,包括柚子、李子、龙眼、青枣和荔枝,去年我们还开始种植西瓜。

虽然我们的农场不大,但这是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工作很辛苦。

每天虽然很忙碌,但我享受这样的生活,因为这里我能吃好、穿暖,还有两个调皮但可爱的孩子。

但我也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感觉是时候回一次家了。从去年九月开始,我和我的丈夫就计划回印度。

但是各种手续非常繁琐,一直拖延至今。

我丈夫曾抱怨,七年前去印度时没这么麻烦。

终于在今年四月,我们可以正式开始我们的回家之旅。

回家的路程很顺利,从印度机场出来后,我们租了一辆车,有车的确方便多了。

司机对我们的来历很好奇,一路上用他那不太流利的英语和印地语与我们交谈。

当他得知我们来自中国时,他说:“中国不错,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去中国旅游,看起来非常棒。”

我听后很高兴,回答说:“确实不错,你有机会也应该去中国看看。”

因为司机的话,我整个旅程心情都很好,对回家充满了期待。

在路上,我们遇到了交通堵塞,那时候我透过车窗观察外面的风景,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差异。

特别是看到一头牛在马路上悠闲地走过,周围的人还得让路给它。

这头瘤牛看起来非常自在,仿佛比行人还要自由。

这种情景似乎只有在印度才能看到,因为在印度,牛是非常受尊重的,很多人都不吃牛肉。

当然,也有人偷偷吃牛肉,因为牛肉的营养价值很高,但他们肯定不会公开这样做。

我有点不好意思承认,在离开印度后,我竟然爱上了吃牛肉,特别是牛肉火锅。

我在中国的时候,看到网上有些描述印度的言论,说印度脏乱并且有很多问题。

实际上,这些描述并不全面,如果你真的来到印度,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

总的来说,印度人生活比较随性,他们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也不太讲究卫生。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随性”,这也可能是很多人觉得印度人不够好的一个原因。

大约30分钟后,我们终于离开了市区,车速加快,直奔我的老家而去,我的家在一个相对富裕的乡下地区。

虽然很多人认为印度的农村普遍贫穷且闭塞,但并非完全如此,比如我的老家就相对富裕。

我父母有六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至少接受了八年教育,而且都是在私立学校,这并不是印度所谓的免费教育。

我父亲对免费教育的评价是:“一文不值!”

然而,在印度农村重视教育的家庭还是少数,很多人更倾向于用钱来炫耀,但我们家认为孩子的教育更重要。

我已经七年没有回家了,但我知道,五年前家里进行了翻新,我曾想回去看看。

但那时候孩子还小,我的家人都劝我:“孩子更重要,你不能把孩子留在中国就回印度。”

我当然被说服了,主要还是因为孩子太小,我也不放心。

我们被司机送到了村子附近,我和我丈夫拉着两个大行李箱走进村里。

几年没回来,很多人都盖了新房子,我几乎认不出来,虽然建了好房子,但路还是没有修整好。

幸好天气晴朗,否则我们的鞋子可能就要洗一次泥水浴了。

当我们到达时,已经是傍晚,我看到村里的孩子们赤脚在一起玩耍。

他们看到我们到来,满脸好奇,但没有人上前。

按照记忆中的路,我朝家的方向走去,还没走到,就听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喊我。

“莲娜!是你吗?”

我转头一看,只见大哥骑着摩托车,二哥坐在后面大声喊着我的名字,他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大哥!二哥!”

我开心地向他们挥手致意,这几年我们只能通过手机联系,现在终于见到真人,我有些想哭。

他们实际上比照片中瘦了些,也黑了些,但脸上的喜悦让他们看起来很健康,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你终于回来了!要是你再晚些到,我们就要打电话找你了。”

“我们本来打算去机场接你的,这样你可能就早些到了。”

两个哥哥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我们之间一点也不觉得生疏,毕竟我们三个年龄最接近。

小时候他们经常带着我玩,后来他们上学了,又有了弟弟妹妹,但他们最疼爱的还是我。

我丈夫也和他们打了招呼,他们很高兴地笑着跟他打招呼,实际上,他们关系很不错,特别是这几年。

因为他们经常一起玩电子游戏,那个游戏在当地非常流行,我也尝试过一次,刚好四个人可以组成一个队伍,可惜我玩得不好。

他们三人玩得很投机,说话比我还要熟络,我丈夫平时也会主动跟他们一起玩游戏。

到家后,大哥和二哥在门口就高声喊着:“莲娜和她丈夫回来了!”我顿时觉得耳朵发热,不由得有些害羞。

家里变化很大,院子变得更宽敞了,一进门我就看到了我的妈妈,她的头发白了很多。

她看到我,立刻流下了眼泪,我也没忍住,跟她紧紧抱在一起哭了起来。

妈妈本就是个感情丰富的人,她经常这样,有时候给我打电话,聊着聊着就会哭起来,因为她真的非常想我。

在妈妈擦干眼泪、笑着欢迎我回家的同时,我看到了我那变胖了很多的爸爸,这两年他的饮食看来非常不错,整个人显得圆润极了。

因为我回来了,家里非常热闹,晚餐也准备得非常丰盛,有肉有菜,还有一大盆很大的虾,以及各种水果。

为了顾及我老公可能不习惯吃印度菜,也担心我多年未在印度生活可能吃不惯,我两个嫂嫂还特意做了两道中国菜。

分别是糖醋排骨和麻婆豆腐,他们是在网上看中国人的视频学的。

两个嫂嫂还兴奋地问我们:“怎么样?好吃吗?像不像你们中国的味道?”

我非常给面子地告诉她们:“非常好吃!”

当然,虽然外观上很像,但实际上味道还是有点不同,可能是因为一些调料没能完全还原,没有完全复制出中国菜的味道,但印度菜的风味还是很到位的。

这顿饭吃得还算不错,我丈夫也尝试了用手抓饭,但他毕竟很少这样吃饭,看上去很笨拙也很吃力。

最后实在看不下去的大哥给了他一个勺子,让他用勺子吃,我丈夫不好意思地道了歉并表示感谢。

大哥笑着对他说:“没事,我知道你们中国人都用筷子吃饭,将来我如果去中国,用筷子吃不惯,你可不能笑话我。”

大哥的幽默成功缓解了我丈夫的尴尬,也让家里的气氛更加融洽。

我和丈夫在家里待了四天,这四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和印度农村的差异。

老实说,两者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印度的农村确实比中国落后。

我的家所在的农村虽然算是比较富裕的,但与中国比起来,还是差得远。

话虽如此,虽然很多人都说外国人吃印度的食物容易拉肚子,主要是因为食物不干净等原因。

但我和我的丈夫都适应得很好,并没有出现拉肚子的情况,我丈夫还特别喜欢我妈妈做的炸鱼。

我妈妈做的炸鱼确实非常好吃,她会先将鱼肉腌制一番,然后炸制,炸好后还会特别配制调料,吃起来非常香。

再说回印度的农村,农村人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很多人都是文盲,孩子们也不是人人都能上学。

这与中国的情况已经是天壤之别了,我接受过教育,所以我很清楚有无教育的差异究竟有多大。

很多农村的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玩或帮忙干农活,能够去学校的并不多。

我家是个例外,因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被称为“地主”,所以让孩子们都去了学校。

只能说,虽然一些印度农村看起来不会那么落后,但也有不少只是表面光鲜。

在我看来,如果真的足够富裕,那自然会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虽然比不上中国的农村,但印度的农村生活也有其独特的“咸鱼”之趣,大家都过得很悠然自得。

没错,很多人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反正有吃有住,没有什么追求和目标。

我和我丈夫在村里的第一天就跟着我大侄子去抓鱼,结果我把自己弄得湿漉漉的,回家后被我妈妈责备了一番。

第二天,我爸爸带我们夫妻俩去了赶集,集市里卖的东西都很常见,我买了一杯印度奶茶,我和我丈夫各喝了一半,结果还没回家就开始肚子痛了……

我们俩都觉得很无奈,也觉得挺好笑的,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一些印度的食物容易让人拉肚子。

第三天,我和妈妈去探望了我已经结婚的两个妹妹,她们都嫁到了附近的其他村子。

她们的生活还算不错,毕竟她们嫁人时带了很多嫁妆。

当然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家人都非常关心她们,我爸爸在当地有一定的地位,大哥又是公务员,妹妹们自然不会轻易受到欺负。

第四天,我最小的弟弟回家了,他还在上大学,是我们家继我和大哥之后,第三个上大学的。

虽然我和大哥的大学都很普通,但他却考上了我们印度数一数二的大学,是个真正的才子,是我们家的骄傲。

第四天下午,我和我丈夫准备离开,我们打算去孟买玩一玩,来印度怎能不去孟买看看呢。

离开之前,我妈妈一直在哭,她含着泪水对我说:“我真的很舍不得你,我也想去中国看看。”

我抱着她,轻拍她的背,安慰她说:“等你和爸爸办好手续,就可以来中国看我,我会带你去吃火锅,非常好吃的!”

跟家人一一道别后,我和我丈夫离开了家,二哥开车送我们到市里坐火车。

我们打算坐火车去孟买,因为我丈夫想体验一下印度的火车。

在火车站告别二哥的时候,我丈夫好奇地四处张望,似乎对那种挤满人的火车很感兴趣。

我笑着对他说:“我早就跟你说了,那种火车现在只在特定的路段还能看到。”

“那种火车人太多了,开得慢,也不安全,我们坐的是普通的火车。”

我丈夫尴尬地笑了笑,说:“是啊,听起来很神奇。”

坐在火车上,我感到非常满足,这次回家真的很开心,我的家人都很好,我也很幸福,我感到非常知足。

#深度好文计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