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耳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二十四孝中的母亲们 [复制链接]

1#

今天是年5月8号,也是母亲节,它属于天下所有的母亲和准妈妈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浅谈一下《二十四孝》中的母亲们吧。都说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征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男权曾一度占据着绝对的优势。那些改变历史、引领风气、创造奇迹的男性角色,要么是帝王将相,要么是英雄豪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时不时也看到一些女性身影的闪现。她们或者被浓墨重彩,或者被轻描淡写。《二十四孝》在大众的印象里只是一本薄薄的故事集,准确地说更像是老百姓眼里的一本儿童读物。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国故事中的孝子们,他们行孝的对象大多数都是母亲。在《二十四孝》中的母亲形象,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类:生母、继母和婆母。有关生母的故事《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刻木事亲》、《怀橘遗亲》、《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中国有一句古话,“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以上这些故事中的母亲,都是儿女们无条件孝养的慈母形象。虽然对于这些母亲的描述大多数都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轮廓,甚至看不到具体性格、喜好,但却是中国母亲的一张群像图。她们都是是母爱与善良的化身,也是每个人无限热爱又在用心报答的那一个人。

有关继母的故事《孝感动天》、《芦衣顺母》、《卧冰求鲤》古今中外关于继母的童话、神话、历史故事以及现实故事中,大多数继母的形象总之,都是一副毒辣心肠与“恶妇”嘴脸。《二十四孝》中总共出现了3个继母形象。《孝感动天》中虞舜的继母便是这样的,以至于虞舜不断地遭受亲生父亲、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的迫害。《芦衣顺母》中,闵损的继母也是一个“妒妇”,她不但心胸狭窄,而且还缺乏怜悯之心。“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飘扬的芦花如何抵挡冬日的酷寒。

《卧冰求鲤》中,王祥的继母同样是一个刁钻的人:“继母朱氏不慈,与父前数僭之,由是失爱于父。”老人们总说有后妈就有后爸,年少时不懂总想辩驳。长大了才知道,亲生父母对待不同的孩子之间都难免有偏驳,何况是外人呢。

《弟子规》中有这么一句:“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孔圣人训诫弟子们:父母喜欢我们,我们要做到孝顺并不难;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时,我们还能竭尽全力去尽孝,这才是难能可贵的。佛也说:每一个人的出现,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值得感恩的缘分。爱你的人,会给你温暖和勇气;恨你的人,也教会了你宽容和尊重。虞舜、闵损、王祥他们3个之所以能够载入史册,估计也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磨难与痛苦,为后人书写着人间的大爱与大道吧!然而我想说的是,没有人要求你一定要做一个圣人,如果能相忘,便是放过自己。有关婆母的故事在很多的文学记载中,婆婆被刻画为“恶婆婆”的形象,比如《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的婆婆)、《钗头凤》中唐婉的婆婆。但在《二十四孝》故事里,却描写了另外一些比较立体和多面的婆母形象。《涌泉跃鲤》中庞氏的婆母在生活和做人方面似乎都比较讲究吗,比如她喜欢喝长江水,爱吃鱼,有好吃的东西就喜欢与邻居的老婆婆共食。在她身上,没有关于婆婆刻板印象的刁钻与狭隘,却多了几分老年人的可爱、大方和友善。在她的影响下,故事里的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以及邻里关系都是和睦、轻松而有爱的。

《埋儿奉母》中郭氏的婆母是一个好母亲、好奶奶、好婆婆,无奈“贫贱贫贱家庭更是百事哀,这样的“孝”不予提倡,也就不再多说。《刻木事亲》丈夫丁兰对亡父亡母能做到孔圣人所训诫的“事死如事生”。在他每天对着父母雕像虔诚恭敬地做着“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却激怒了妻子,妻子对未曾谋面的婆婆醋意大发、怀恨在心,居然趁着丈夫不在家恶毒地针刺雕像泄愤。显然,在丁氏眼里,无辜的婆婆成了一个隐形的第三者插足形象,俨然是躺着也中枪。都说婆婆也是妈,可是婆媳之间的关系显然不是那么好处理的。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的母亲也是每个孩子心中最美好最柔软的存在,祝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