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耳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收藏之道,以悟为要 [复制链接]

1#
湖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82.html

俗话说得好——“盛世兴收藏”,长期积聚在民间的收藏热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被激发出来。其实收藏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藏品,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透过藏品去研究、挖掘、解读历史,这过程不仅仅是“眼力”的提高,更是自身内在的升华。

近来看了许多藏家的经验之谈,整理了一下,也颇有所得:

其一是,“物有轮回”。任何一件可以收藏的物品,都有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流传境遇,每当它变换主人或改变环境,它就经历了一次轮回,又一次被重新发现、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历经久远的器物,其生命的年轮上无不印记着历史的痕迹,百般轮回。然而一件藏品的轮回,对收藏者来说,就是一次机会。

随着收藏文化的普及,人们会感到收藏越来越难,捡漏的机会越来越小。其实,收藏品是受市场经济规律调节的,收藏机会永远存在,机会是变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形式与价值,必定与时俱变。

轮回的概念给了我们启示,一件藏品不定何时会被价格重置,而且往往是自下而上的。一件器物命运的无常也伴随着价值的无常。

其二是,“暂得而已”。由“物有轮回”,再宝贵的器物也是“暂得而已”。藏品能带来性情愉悦与精神满足,收藏的过程更是美妙无比、快意不尽,如读书、揣摩、寻觅、发现、探讨、交流、欣赏、把玩等等,每个环节都充满着乐趣,当然也伴随着酸甜苦辣、真真假假,又恰是魅力所在。享受过程的乐趣,远比结果重要,结果是由他人安排的,就像历史由后人评说一样。

纵观收藏史或收藏逸事,藏品之于人,总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流传至今的藏品无不经历了历史沧桑、时代兴衰、人事沉浮,有的传承有序,有的流落损毁,不断被传递、轮回,不断被重新置价,跟“富不过三代”同样道理。

其三是,“不为物累”。收藏的要义应是传承文化,陶冶心性,享受生活。如果立意不明,定位不准,就会为物所累,丢失自我。

因此,修炼之道一是“欲而不贪”,欲望是人的本性,有欲望才有追求,才有动力,关键是适度,收藏中贪图便宜,妄想捡漏,难免导致“吃药”、上当。

二是“恋而不迷”,既然是爱好,就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关键是清醒,收藏中走火入魔,执迷不悟,耗费巨资收了一屋子假货的案例时有所闻。

三是“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情况,做自己喜欢做而能做的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收藏中盲目浮躁,自垒重负,沦为物奴,何其痛苦。

欣赏重于拥有,研究高于收藏,才是“不为物累”的高雅境界。那些收藏大家能做到手中有物,眼中无“物”,鉴赏大家能做到心中有“物”,手中无物,皆非等闲之辈,何等潇洒!

收藏是文化行为,收藏意味着传承。藏品呈现出来的美感承载着传统文化,因之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使收藏显现出了无穷的魅力。我们推崇的收藏观,应是注重精神感悟,追求意在物外,更多的是为寻求文化滋养、美感享受、精神慰藉。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内敛、中庸、平和精神,正是克服时下人心浮躁、物欲膨胀、诚信缺失等弊端的良药。由此,笔者再悟到:和谐理念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正在得到延伸和光大,是为切中时弊。收藏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其最高境界是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亦是追求真善美。

翡翠的收藏种类有哪些

我们现在常常见到的翡翠饰品多是以金镶嵌翡翠戒面制成的戒指、耳环、项链、手链;而清代至民国时期,常见的翡翠饰品是朝珠、翎管、扳指儿、龙钩、别子、手镯、戒指、耳坠、表杠、烟壶。


  1、朝珠:朝珠是清代大臣上朝时配戴的饰物,是所有饰物中最隆重高贵的,有珍珠朝珠、珊瑚朝珠、琥珀朝珠等等,其中翡翠朝珠由颗翡翠珠组成,上好的翠朝珠多配双桃红碧玺纪念,壮观美丽。上好的翠朝珠非常珍贵,完整的大概只有故宫博物院还有,国际国内市场上则从未见过。据说年在香港拍卖的一串翡翠项链就是取自一挂朝珠,由27颗翡翠圆珠组成,卖了万港币,创下了当时单件翡翠首饰价格的最高纪录。


  2、扳指儿:最早是实用性的器具,在射箭拉弓时,以扳指儿护手指。到清代扳指儿逐渐演变为纯装饰物,上到皇帝下到大臣,平时均爱戴个扳指儿,以表示不忘武功。扳指儿有诗文的、山水的、人物的等等,方寸之间精工细做,传情达意。闲聊时,互相欣赏、比评一下彼此的扳指儿,也成了一种很雅的消遣。以扳指儿所用原料分,有青玉、白玉、碧玺、象牙、玛瑙、翡翠等,其中以翡翠扳指儿最为珍贵。上好的翡翠不用再施雕琢,完全以翡翠本身天然的颜色、质地、图案取胜。那时好的翡翠扳指儿是要出大价钱的,一个上好的扳指儿换几个小宅子不成问题。那么好的东西现在已没有机缘得见。


  3、翎管:是清代官员帽顶上用来插翎子的。翎子的不同表示官阶不同,翎管也成了非常重要的身份标志。扳指儿和翎管配成一套卖叫一套“扳翎”,是最体面的礼物。近年国内市场上出现的好翎管少之又少。


  4、龙钩:是衣服上的带钩,和带扣一样都是束腰时系带的用具。龙钩一头雕*头,一头雕整只小龙,也叫“螭虎”。


  20世纪80年代,翡翠龙钩曾相当热卖,可能是其做工突出龙的题材,造型独特吧。人们多将翡翠龙钩做案头摆设,下边配上木座,占地不大,但非常气派。带扣与龙钩的作用类似,是由两块翠组成。


  5、表杠:翡翠表杠中间常镶一金扣,用来拴系怀表,下边有时还配翡翠表坠。好的翡翠表杠比怀表要珍贵许多。故宫博物院亦收藏有成套翡翠表杠、表坠。


  6、发簪:形式种类繁多,有蝴蝶、蜻蜓、蝉、螃蟹、蝙蝠、蜘蛛、蝈蝈等各种动物,佛手、灵芝等各式花草,有吉祥纹饰图案,还有较为罕见的以龙为题材的簪。几年前香港拍卖过一只翡翠龙簪,据拍卖行讲,贵为皇后亦不过用凤簪,而敢以龙作发簪的女性估计非慈禧莫属,所以该发簪很可能为慈禧所用。


  7、烟壶:翡翠烟壶是烟壶中比较特殊的品种,上好的原料配上上好的做工是能卖大价钱的。烟壶专场拍卖中常能看到压轴儿的翡翠烟壶。


  8、摆件:摆件是首饰以外一个大项,可分为器皿、山子、人物、动物、植物等几大类。但由于作为收藏项目,现在能够购买收藏翡翠摆件的人还非常少。其实人们常说的四大国宝就是翡翠摆件。摆件中可容万物,日月、山川、河流、云雨、树木、房屋、小桥、船舶、天仙、神佛、凡人、花草、鱼虫动物,再配上诗文题目,俨然就是一幅立体水墨画。可以说,翡翠摆件的工艺完全继承了中国数千年玉文化的传统,并沿袭宋代开始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要旨。


  9、旧式镶嵌首饰:翡翠戒指多为素马鞍戒;其它首饰多以*金镶嵌,与现代首饰比,金属所占比重较大,多与珍珠、碧玺相配。


  11、现代镶嵌首饰:翡翠被琢成椭圆形蛋面,或正方形、长方形戒面,与西方珠宝品位相近,以钻石等宝石陪衬,以翡翠本身材质之美取胜。


  12、珠链:也许珠链是由朝珠演变而来,珠链带有隆重高贵的气息。现代社会一串翡翠珠链是最能表现女性高贵气质的饰物,也难怪近年来翡翠珠链的价格动辄几百万、几千万,总是位于翡翠饰品的最高位。


  珠链和手镯是翡翠首饰中价位最高的两种,原因是这两种饰物对原料的要求最高:原料要大,颜色要均匀一致,不能有绺裂、杂质。一粒戒面达到这种要求都不容易,何况一大块翠料,所以极品的手镯、珠链价格多在千万元以上。


  13、手镯:也叫“钏”。手镯是唯一由清代至今加工方法、佩戴方式没有改变的首饰。手镯中最讲究的当属满绿翠镯。有一段绿的,如果种份好,也价值不菲。有一种是白地,带红翡、绿翠两种颜色,称“福禄寿”。还有一种是紫色手镯,称“紫罗兰”。如果紫色外还有绿色,叫“春带彩”。


  14、花件:所谓花件其实就是玉佩,也叫别子。清以前称玉佩,清代叫别子,现在则多叫花件。


  《礼记》讲“古之君子必佩玉”,并要在行走时碰出左右不同的声音,男人在腰上佩戴,女人在胸前佩戴。清以前,玉佩多用软玉碾制。到了清代,人们时兴戴香囊、荷包,常常在香囊、荷包上拴一个玉佩,别在腰带上,因此,清代把玉佩叫成别子,并开始生产大量的翡翠别子。现在的故宫博物院里,能看到当时宫廷收藏的极品翡翠别子。


  别子的题材有很多,其中螭龙璧较有宫廷特色,此外常见的题材还有“连年有余”,雕荷叶(莲)、鲤鱼(余),有的还有童子骑在鲤鱼上;“福至心灵”,雕灵芝如意(灵)、蝙蝠(福);“福寿”,雕蝙蝠(福)、寿桃(寿);“马上封侯”,雕一马(马)、一猴(侯);“双欢”,雕两只首尾相连的獾(欢);“子孙万代”,雕葫芦、花叶、蔓枝,取葫芦内多籽(子)、蔓与万谐音之意;“岁寒三友”,雕松、竹、梅。


  在年4月举行的北京某场拍卖会上,就有一件上好的翡翠别子“岁寒三友”。这件别子非常厚实,颜色鲜丽悦目,种份细腻,对光看润泽通透,内部可见微微白棉。巧用翠色,浓绿处雕竹叶,侧面、底部、顶部分别为竹枝、梅桩和松干。正、反两面大量留白,尽情表现翠色翠质之美,而在翠料有瑕的地方施以巧工,雕梅花、松针,形成完美的工艺品。这件别子虽是新工,但材质、工艺上佳,亦是难得的珍品,估价为40万元~50万元。


  别子到了现代,除了有些男士仍然将其戴在腰上,大多数人习惯于挂在脖子上。由于这些佩上常作花纹图案,行家称之为“花件”。花件是目前市场上销量最大的货型,常见的品种有观音、佛、生肖、平安扣、路路通、葫芦佩、灵芝如意佩、荷叶佩、竹子佩、龙佩、喜鹊登梅、岁寒三友、福在眼前等。常听到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但也不尽如此,常有很多男士戴佛,也有女士戴观音,并没有什么局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