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无关“文明伤痕”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试开通以来,引发广泛关注。焦点却与诸多世界第一无关,而是“海风吹得司机醉,直把通行当观光”,以致车祸不断,违规不止,更有男司机在大桥上面向大海,大行“方便”之事。(详见5月3日中国新闻)舆论对此颇有非议,无非是责怪行人们素质低下,评论作者肖隆平甚至认为杭州湾大桥是“又一个文明的伤痕”。(中国江西5月4日)。游客不文明固然有焉,但以36公里跨海大桥的雄伟气派壮观的设计而言,注定了这是一个让路人发生“停车坐爱杭州湾”不文明行为的场所,注定了高速路大桥要变成游人闲庭信步的观光景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向来令人神往。但凡有点闲情逸致的人都会渴望极力靠近大海,“让海风吹拂你的脸”,更何况杭州湾大桥把人们安全地带入大海中间,吹着海风从上面穿越,何等惬意人生?大海之所以魅力无穷,很大程度上在其风景变幻莫测,36公里的跨海大桥意味着路人将可以零距离长时间感受大海多姿多彩的景象,怎么不叫人流连忘返?而这样的海景大桥稀世罕有。综合人类对于大海的强烈审美本能和跨海大桥资源的稀缺两个因素,作为高速路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注定会是一条被路人自发改造的“观光路线”。人的行为往往与环境息息相关。既然大桥具有如此强烈的景观功能,如此符合人们的热爱大海的需要,再一味责怪那么多人停车观光的诸多“不文明”行为就有点“反人类”,显得很“不文明”了。真正“文明”的跨海大桥应该是不仅考虑到交通功能,更对于跨海大桥可能引发的观光等衍生行为有充分的估计,并为这些行为提供释放的平台,才能两全其美。否则,对于这种人们发自内心的行为,仅仅靠交通管理措施来管治注定是类似于堂吉诃德与风轮作战的行为,吃力不讨好,反而引发更多矛盾。据报道,观光景点在设计之初早有考虑,“海上观景平台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正中,占海域面积达12000平方米,目前观景平台一层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估计全部工程将于明年6月完工并对外开放。”从这点来看,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设计还是很文明的,行人变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因为试通车时间与观景平台开放时间不同步,相信无关文明伤痕,无关国人素质。明年观景平台对外开放之后,再加上交通管理,相信绝大多数都会自然而然消失。人的日常行为本无所谓好坏,文明与否取决于是否与环境相符。要想改变人的行为,就应该多提供目标行为发生或改变的条件。以文明论行为,很简单很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