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艺术家驻地计划越来越受到欢迎,也已成为沟通不同地域文化与艺术家之间很好的桥梁。不同的艺术家驻地计划都有着怎样的特色,如何更好地开展这样的艺术工作,发挥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如何在计划结束、艺术家离开后继续维持艺术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年,燕岭文化传播发起和主办了“燕岭青年艺术家驻地计划”,驻地项目选址于东莞石排镇燕岭园,并以燕岭园作为“原点”连接海内外年轻艺术家,以期对燕岭园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和空间活化的可能性进行观察与创作。燕岭园既是艺术家驻地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亦是他们探入珠三角地方文化和社会的一个细微而别样的入口。
驻地计划立足东莞的在地环境,尤为特殊的是,燕岭园的历史不仅是作为珠三角变迁的见证者而存在,它还赋予了这个空间创新求变的使命——通过当代艺术家驻地创作来活化燕岭园,正是对这个使命的积极回应与行动。“燕岭青年艺术家驻地计划”至今已完成了五期驻地创作及展示,共邀请了8位海内外艺术家参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每一位驻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进行了影像与文字记录,鼓励艺术家撰写驻地心得,并进行项目回访,通过对过程性资料的编辑整理,以期呈现了驻地艺术家与东莞燕岭园之间的故事。这八个故事,共同构成了燕岭园新的文化图景。
年代的“燕岭宾馆”客房部旧照
过去三十多年来,燕岭园一直走在东莞乃至珠三角的创新的前沿,即是变革者,也是见证者,“燕岭青年艺术家驻地计划”的开展,正是建基于此。燕岭园的第一代建筑体是作为暨南大学石排分校的自学成才大学,始建于年;第二代是“燕岭宾馆”时期,于年由原“自学成才大学”改建为“燕岭宾馆酒楼部”,在至年间建立燕岭宾馆旅业部(住房部),是改革开放后东莞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宾馆,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和开放社会的活力,是改革开放早期的代表和实证物;第三代建筑体是锦辉侨联会馆,石排籍知名慈善家王锦辉先生大力响应改革开放、振兴地方经济的号召,回到故里出资接手“燕岭宾馆”,并亲自兴建“金城台”主楼,后与周边员工饭堂、招待所、亭苑景观统称为锦辉侨联会馆,自此“辉叔”发挥自身影响力,在锦辉侨联会馆接待各方好友,参与当地交流,旨在吸引更多侨胞回国支持家乡建设,带动地方经济,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一己之力。
改造后的燕岭园
如今是燕岭园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我们梳理和研究了燕岭园的历史,从当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趋势出发,基于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在地文脉与艺术生态,推出了“燕岭青年艺术家驻地计划”。这个计划旨在将燕岭园打造成一个港澳地区与湾区内陆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平台,为两地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创作和展示的桥梁。燕岭园因由创始人王锦辉先生的慈善事业,一直吸引着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