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京岁时记胜》中写:“正月荐新品物,则青韭卤馅包,油煎肉三角”
炸三角是老北京时,老百姓非常喜爱的穷人“炸物”。
其实大致形态和工艺近似饺子,大致工艺就是:
制馅-制坯-包制-炸制,其中制馅和包制两个步骤有些特别
馅儿料特点是,在馅儿料的成分中会加入肉汤芡冻、或酱油芡冻,这样做出来的炸三角会有些近似灌汤包的口感。
包制则主要的区别在于面皮的成型,炸三角是将擀成圆形的面皮中间对切一刀,然后将两脚对折,平边的一边捏边收口(用花边更美观),然后弧边的一边打开后填馅儿包制并收口。
炸三角的馅儿料大致有三个级别
普通版馅:粉条、韭菜、胡萝卜、香菜
精品版馅:韭菜、酱肉丁、木耳、海米
宫廷版(慈禧老佛爷版):面皮用芝麻酱调水和面;馅则是肉末、海米、口蘑、火腿丁,加团粉肉汤做的卤冻。
用温油炸成慢火炸成金黄色即可,口感里软外酥,香脆回甘。
现今在北京老字号“都一处”还有售卖,是传统保留的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