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耳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伤心咖啡馆之歌三角畸恋验证了爱的荒谬
TUhjnbcbe - 2024/6/23 16:28:00

心理学家荣格曾将作家分为两类:外倾型和内倾型。外倾是感性的冲动流露,内倾是理性的技巧打磨。

毋庸置疑,美国女作家麦卡勒斯属于前者,她作为与杜拉斯齐名的“文艺教母”,作品虽不像《情人》那样被大众熟知,但却被称为国宝级作家福克纳的唯一传人,影响了无数青年作家,更促成了许多天才的崛起。

选书和读书如同艺术品鉴,经典是大浪淘尽后依旧稳居其位不动摇的精品,好的文学作品具有跨越时代的深度和广度,阅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品味人间百态。

《伤心咖啡馆之歌》发表于年,小说围绕美国小镇一场两男一女的三角畸恋展开,故事诡谲荒诞,“爱与孤独”贯穿始终,麦卡勒斯用惊才绝艳的文字构筑了文学经典的蓝本,接下来笔者会使用多角度解读的方式解锁本文,使读者一探“经典”本色。

一、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南方小镇

故事起始于美国一个毫无特色的沉闷小镇,作者以倒叙开头,用极为简洁的笔调交代了故事的中心人物爱蜜利亚小姐,还有她那间咖啡馆的由来。

“美国南北战争”是中学课本中的重点学习内容,提起这场战役我们不难想到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工业经济,麦卡勒斯将写作聚焦于她的故乡——美国南方。她在情感纠葛和孤独命题中铺下一层暗流涌动的土地变革。

南北战争之后,南方种植园经济破灭,进入工业转型期。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中说过秩序的变化会带来权利的更迭,美国也是如此,新旧交替破坏了原本的乡村文化,通过战争大发横财的暴发户们一夜崛起,重新制定了人际交往规则,旧日道德秩序开始崩溃,人人都进入了难以冲破的“精神荒原”。

“渴望”与“孤独”成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命题,社会地位的彻底洗牌让无数人陷入恐慌,他们希望在交流中获得认同,在倾诉中建立新的精神家园,所以原本只属于城市的流行建筑咖啡馆进入了南方乡村,进一步瓦解了过去的交流方式,打破了原有的人性关系。

爱蜜利亚作为南方乡村的资产阶级代表,在工业转型初期迅速抓住机会,首先完成了个人的身份转变,并用自己的财富建立了一个浅层交流空间——咖啡馆。

大家在这个浅层交流的空间试图建立个人新的身份当然是不合理的,所以:

“所有有用的东西都有一个价格,你不花钱买不来,这就是眼下的世道。”“你的生命并不太值钱。”

咖啡馆建立之初,爱蜜利亚扮演的是旁观者,咖啡馆是人际交往的空间,更是社会交往的缩影,她冷漠麻木的观赏着周围人的喁喁私语,合理利用大家交流的欲望谋取利益,可以说,在咖啡馆建立初期,爱蜜利亚小姐是安全的,她并没有感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与威胁。

但是随着罗锅表哥的到来,咖啡馆开始兴旺发达,罗锅是外来人,他身上所携带的工业革命痕迹很重,正好在同样属于外来文明的咖啡馆中发挥了作用。

所以,爱蜜利亚建立了工业转型的框架,而罗锅负责在框架中搭建真正的工业文明,他促使工业文明兴起的同时,也把爱蜜利亚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至此,罗锅把爱蜜利亚抛到了她的精神荒原中,爱蜜利亚成为了罗锅的附属品,她从罗锅身上获得了工业文明的知识,也看到了秩序毁灭的悲哀,她头一次体会到精神裸露的可怕。

爱蜜利亚小姐被放逐了。

沉闷的八月小镇和交流之下无可交流的苦痛都被浓缩在一间小小的咖啡馆中,那是开放的世界,又是被围困的世界,。“爱”、“追逐”、“逃离”、“孤独”都在其中轮番上演。

二、女性主义的突破与败退

波伏瓦曾在《第二性》中论述过女人的定义,女人是什么?

女人是他者,是子宫,是一朵被奉献的鲜花,待摘下的果子,甚至是——多产的家禽。

不符合社会约束和男性审美的女人就成了可怕的“两性畸形人”。

作品一开始就介绍了爱蜜利亚小姐的与众不同。

“她的骨骼和肌肉长得都像个男人”“热衷于打官司和诉讼”“胃口好得像个庄稼人”

所有对她的描述都是这样性别模糊的,她不属于女性的世界,但也从来没有被男性的世界接纳,她是小镇的怪胎,不符合旧文化对于女性的审美标准。

所以她代表了故事中不太规范的女性主义者,但她的女性主义是不觉醒的,被动的,无从察觉的,这就为她的悲剧结尾做了铺垫。

让我们来看看她畸形的女性主义发展过程。

首先她的权利是从父权手中接过的,所以维护的依旧是父权统治。“爱蜜利亚小姐从她父亲手里继承了这所房子。”

但她在不断斗争中巩固了自己的权利,获得了相应的尊重。“她靠着自己的一双手,日子过得挺兴旺。”

可随着故事的展开,她的权利开始萎缩退让,罗锅表哥在四月一个温暖的夜晚到来,他孱弱可怜,畸形矮小,却捕获了爱蜜利亚的心,满足了爱蜜利亚女性主义思维里站立与付出的愿望。

这时候作者终于用插叙和倒叙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爱蜜利亚小姐过去的一段荒唐婚姻,跟她结婚的是镇上的俊美的恶棍,但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十天。“一个新郎无法将自己心爱的新娘带上床。”

最终他们的婚姻以恶棍出走,发誓报复结束。

故事的高潮随之而来,恶棍回来了!

罗锅竟对恶棍一见倾心。

从这时开始,爱蜜利亚小姐节节败退,从来都是男人装扮的她穿上了裙子,待罗锅更加体贴,同恶棍冷眼对决,让出床铺,分出食物,还要看罗锅表哥对恶棍曲意逢迎。

她身上的红色长裙包裹住了她个人的意志和尊严,使她屈从于自己的女性身份。

最终爱蜜利亚小姐决定跟恶棍决斗,决斗的败落彻底扑灭了她的女性主义之光,她被终生困在了门窗紧闭的咖啡馆中。

三、畸形爱恋下的人格异化

文中出现三个主角,读者不难发现他们都属于被社会边缘化的“畸形人”。

似男非女的爱蜜利亚小姐,罗锅侏儒的孱弱表哥,恶贯满盈的无赖。

这三个人都是工业文明中无法融入社会的角色,爱蜜利亚小姐深谙生财之道,虽然沉默寡言,看似冷酷无情,但在整个爱恋过程中也迸发过很强的人性温情,其他两个人更不用说,恶棍曾为了爱蜜利亚小姐改过自新,心甘情愿交出所有财产,侏儒为了恶棍袭击曾百般呵护他的爱蜜利亚。

但是他们三个人的爱恋都是失败的,像无人欣赏的独幕剧,落幕清冷。

武志红在《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中提出一个新概念,叫——爱的炮灰。

他说:“我们爱一个人,多是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越多,我们对这个人就越在乎,最终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我甘愿为他去死’。”

故事里的三个人在爱情中都没能获得善终,可以说他们就是典型的“爱的炮灰”。

导致这种畸形爱恋产生的原因是边缘人的精神危机已经没有办法自我消化,他们渴望通过爱人与被爱获得一次大众的认可,展示自己与大众并无不同,进而从边缘回归主流。

但麦卡勒斯不愿意让作品流俗,最终咖啡馆彻底关门了,爱蜜利亚从浅层交流空间退回到无交流的状态,罗锅跟随着无赖离开了南方小镇,工业文化完成了对乡村文化的破坏,小镇人依旧在精神荒原彷徨地等待着新的秩序。

这样的清冷收场是作家麦卡勒斯惯用的手法,她在其他作品中也一次次运用诡异冷噤的哥特式写法塑造出许多荒谬的畸形人。

她自己曾经说过:“孤独是人的宿命,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这个命运,甚至连爱也不能。”

这句话贯穿麦卡勒斯的写作生涯,成为她最重要的写作主题。

她所描绘的孤独不是无病呻吟、少年说愁式的,她所描绘的爱也不是风花雪月、诗情画意式的,她所描绘的“畸形人”是被工业文明异化了的时代牺牲品,这些人身处人群之中,却又必须独立生活,人性关系的崩坏和乡村文化的损毁,让“畸形人”们产生了精神危机,最终导致人格异化。

钟晓阳在《哀伤纪》里说过:“哀这个字在字典中,除了悲伤的意思,还包含了爱、怜悯、同情、珍惜。至于伤,那是人生更深层的东西,哀则是人生的基调。”

我觉得这段话也可以很好的总结麦卡勒斯的作品,哀伤和孤独是底色,但其中还包含着人生更深层的东西,爱的荒谬证明了真实世界的无常与悲哀,人类拥有的不过是一些抽象的权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心咖啡馆之歌三角畸恋验证了爱的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