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曾国藩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名声很好,是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人,大部分人对他的了解都是从各类书籍以及影视作品中所得。
一个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中进士,入翰林院的人,又是出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大家心里是不是都浮现出一个文人雅士的形象?
其实曾国藩的真实照片显示,他的主要特征虽然也是三角眼,络腮胡,但比画像中凶狠很多,一点也不像是一个文人,倒是和他的外号“曾剃头”很贴切。
我们先来看看曾剃头这个外号的来历,最后再看看他的唯一照片比较一下!
曾国藩画像一、曾国藩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
其实曾国藩不仅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文学方面的修为很高,而且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家,帮助大清朝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湘军的创立者,也是湘军的最高统帅。
晚清另外两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应该都算是曾国藩的学生,他们两个所创的楚军和淮军,都有曾国藩很大的功劳。
话说曾国藩年中进士后进京做官,仕途还算顺利,十来年间不断的升官,到了年成为工部左侍郎,这是从二品的官位。
画像但这样的日子并不是曾国藩所满意的,他还是想有更大的作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年,洪秀全在广西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正式开启。
二、曾国藩当上二品大官,但无所作为
咸丰皇帝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曾国藩觉得应该积极选拔人才,然后又上书指出咸丰皇帝的错误之处,咸丰虽然很生气,但后来想想也对,就让曾国藩担任吏部左侍郎,主管人才选拔之事。
这天曾国藩正是咸丰二年()的六月,曾国藩正在赶赴一地选拔人才,途中接到家书告知其母亲去世的消息,曾非常的伤心。
朝廷百官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定,朝廷官员任职期间,如果丧父丧母的,要回家守孝三年,曾国藩收到家书后就改道回湖南老家,路过武昌的时候,听说太平军正在攻打长沙,又绕道而行,花费了一个来月才回到家中。
就在曾国藩丁忧守制(就是三年守孝)期间,太平军接连获胜,一路北上,直接来到了武昌城门下,让在京城的朝廷内外震惊不已,因为咸丰帝已经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很多八旗和绿营兵,但没想到的是这些兵多年贪图享乐,已经几乎不会打仗,是节节败退。
清朝的时候各地都有类似现在的民兵组织,叫做团练,也是一种武装组织,于是咸丰就把希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了。
清朝照片咸丰在11月的时候就向包括曾国藩在内的四十多名大臣发出了通知,让他们组织扩大,积极训练团练,准备保家卫国。
三、机遇来了,曾国藩创建湘军
12月曾国藩收到了当时湖南巡抚张亮基转发发来的咸丰帝的信,守孝期间,即使是圣旨,也是可以拒绝的,曾国藩就想试试拒绝。
幸好这时他的好友郭嵩焘来悼唁他母亲,听说了这件事,他就劝曾国藩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干出一番事业来,就这样曾国藩马上就要走上人生巅峰了。
湖南当地本来就有团练,曾国藩上任后整理改编了原来几只小队伍,又不停的招兵买马,队伍不断扩大,武器装备也都配齐。
绞刑在训练这只队伍期间,曾国藩也兼着保卫湖南的重任,虽然太平军没有攻下长沙,但周边还是不大太平,各类土匪恶霸层出不穷,还有各类香灰发展会员。
根据这些情况,曾国藩开办了审案局,并下令,只要抓到土匪、强盗、流氓、匪徒,抓住就是大刑伺候,无需送到衙门审判,抓的人还有很高的奖励。
四、杀人如剃头,曾剃头
这天曾国藩收到消息,长沙城里的一家卖米的店铺被打劫了,他就马上带上手下去抓捕,到了现场之后却发现有很多人在排队领米,原来这家店铺老板是个奸商,战乱时机不仅米价抬的很高,而且还混进去很多过期发霉的米坑害百姓。
这事就人发现之后,就有愤青打劫了他们店铺并且把米免费发给百姓,但毕竟这是犯法的事情,见到官兵之后,人群四散而去,但还是抓住十三个人。
刽子手根据当时的法律,这些人肯定是罪不至死的,但曾国藩当天夜里收到了一封信,里面有一把刀还有字条,上书赶紧放人,不然刀可不认人,边上还有一个当时某个土匪组织的标志,于是曾国藩大怒,认为这些人都是土匪,必须砍头。
第二天很多领过米的百姓都来替那些人求情,希望能够从轻发落,但曾国藩铁面无情,说这些人就是匪徒,他们已经被砍头了,大家去红牌楼看看吧,他们的头都已经挂那里很久了。
百姓之中有人就说这抢点米就砍头,是不是太严重了。另一老太婆就说,造孽呀,这一下子就砍掉13个脑袋,这杀人和剃头一样啊,什么曾大人,简直就是曾剃头。
曾剃头这个外号就在长沙城里慢慢流传开来了,而在短短4个月期间,曾国藩抓到一个匪徒砍一个,抓到两个砍一双,杀人无数,果真是狠,湖南境内是平安了,但这外号是实打实的了。
团练曾国藩的湘军就慢慢的在这些背景下成长起来了,将强兵勇,有这样的老大,就有这样的下属,他的湘军也是凶狠无比。
五、屠杀数万太平军降兵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也是一个打仗能手,曾国荃带着曾国藩的嫡系部队出征,攻打太平军,这年咸丰十一年(年)攻下了太平天国的堡垒安庆,这一仗让曾国荃也加官进爵,穿上了黄马褂。
但安庆城内还有好几万的降兵,该怎么处理呢,而且人数众多,即使没有武器,这么多人造反也是不好控制的,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每次只放几名降兵出门,然后砍头,这样里面的人不知情,外面的人更不会说。
战场由于尸骨太多,堆积如山,没有及时处理还引发了一场瘟疫。而曾国荃敢这么大开杀戒也是因为有曾国藩的叮嘱“克城奕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而后曾国藩还写信“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安抚曾国荃。
比起安庆杀了几万降兵降将,曾国藩在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现为南京)之后的屠城,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交战双方年7月,在费尽心思打了两年六个月之后,天京终于被攻破了,
这太平天国的都城城墙坚固,准备充足,太平军占据优势,的确是非常难攻。
湘军是地方团练起步,朝廷是不来负责军饷的,除了曾国藩让人家捐一点以外,偷也好抢也好都要靠自己挣,士兵都是一些农民为主,没有文化只有蛮力。
而士兵除了少量的军饷以外,要想能多带回家点银子,就要靠自己去抢,古代打仗打赢的一方都是会让士兵抢个几天的,以鼓舞士气。
太平军六、天京被攻破,湘军个个都如曾剃头
而这一场仗打了这么久,全军上下都已经憋坏了,所以攻进城以后士兵们也是放开手抢夺,一时间长江上都是载满各种物资和妇女的船只,慢慢开向湖南。
“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这就是结果或者曾国藩称之为战绩。
曾国藩的手下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是这样描写的:“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尸骨遍野曾剃头的名称就是这样一次次的坐实,这个外号仅仅从这一方面表明了曾国藩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杀人如麻和土匪无疑。
曾国藩这个人说起来都是毁誉参半,对朝廷来说有这样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臣是幸事,但是对无辜百姓来说有这样一个曾剃头是一件恐怖的事。
七、曾国藩真实照片记录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张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找人拍摄的真实照片,曾国藩的一生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照片,那是因为那个时代洋人的拍照技术还没有传到中国,直到曾国藩晚年才开始有了拍照技术。
曾国藩照片这张照片和画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初看这张照片,第一感觉好凶啊,三角眼,络腮胡像不像一个土匪?怎么看都是一个山野蛮夫,和心中文人雅士的印象差别太大。
但和曾剃头这外号看着还是比较般配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