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惠州GDP实现.12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居珠三角第一。这是自年一季度以来,我市连续五个季度GDP增速排名全省前三。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惠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锚定“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沉着应对、攻坚克难、逆势而上,以强有力“双统筹”实现了一季度经济良好开局。
咬定青山不放松。近年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以超常规举措持续加大投资稳增长,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持之以恒提高综合竞争力,跑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速度”。
稳中求进
持续加大投资,一季度工业投资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今年3月,总投资约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投资“加码”。其一期项目增加投资23.97亿美元,增至63.4亿美元,为惠州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投资风景线。
随着惠州乙烯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埃克森美孚亚太地区研发中心也落户惠州,足见这家全球石油天然气巨头在惠州投资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宏观政策发力重点。重大项目是稳投资、促发展的“压舱石”,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
深谙此道的惠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扭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江湾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
——“稳”的逻辑,是惠州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加快转型升级,“保存量、做增量”,坚持质量优先。
4月24日,惠州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在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2项指标居广东省第一、6项指标居前三,9项指标居珠三角前三。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3%,增速比全省(6.2%)高10.1个百分点,增速居珠三角第一、广东省第二;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9.8%,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居广东省第一。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打开~年惠州投资运行图,可以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一条中高速增长曲线跃然眼前——
从增速上看,固定资产投资从年同比增长15.4%上升至年的21.8%,增速跃居广东省第二、珠三角第一,投资总额.4亿元;工业投资从年同比增长21.1%上升至年的50.5%,增速跃居广东省第二、珠三角第一。
从结构上看,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年的25.1%升至年的33.1%,逐年稳步递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投资占比41.9%,是10年来首次突破40%,也是5年来首次超过房地产开发投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评价,工业投资总量与增速跃居全省第一,足见惠州“万亿工业大市”的底气;工业投资占比高,说明惠州投资质量持续向好,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大亚湾石化区。
——“进”的智慧,是惠州勇于创新突破,全力破解项目建设“用地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土地是核心资源,是项目落地的载体。惠州虽然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但也存在土地供需矛盾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矛盾问题?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创新用地供给和服务管控机制,成为关键一招。
用地供给向工业项目倾斜。近三年来,惠州新增用地指标超七成用于工业项目,年以来盘活用地7.5万亩,“挣”取用地指标3.3万亩,为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拓展空间。对商住项目、其他工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严格用地指标使用,加大产业用地保障力度。
土地指标要素向园区集中。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打造“3+7”工业园区,创新“7+N”重大项目供地机制,将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等优先保障进园区项目。截至目前,惠州共调整1.7万亩用地规模到“3+7”工业园区内。
“我们将有限的自然资源要素,优先投放保障重点项目、重点园区项目和工业实体项目。”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全力做好重大项目和产业项目用地保障,确保引进的优质产业项目快速落地,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德赛矽普SIP封装产业项目效果图。(资料图)
定中聚势
狠抓实体经济发展,重大产业项目逆势集聚
今年初,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让惠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