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耳环,学名Archidendronclypearia(Jack)Nielsen,隶属于豆科猴耳环属,是一种在广东、广西地区常用的中草药。它拥有多个别名,如蛟龙木(其小枝起棱且扭转)、洗木头(民间用其枝叶煮水洗头,以洁发、乌发、去头屑、消炎等),以及“围涎树”、“鸡心树”等。在形态上,猴耳环与同属的薄叶猴耳环、亮叶猴耳环相似,但它们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三种猴耳环的小枝均无刺,叶片均为二回羽状复叶,荚果均旋卷成环状或镰刀状。然而,它们在名称上相近,常给采药者带来混淆。
学名与分类猴耳环学名为Archidendronclypearia,属豆科猴耳环属,与薄叶、亮叶猴耳环类似但有显著区别。它来源于猴耳环Archidendronclypearia(Jack)Nielsen的干燥叶(略带幼嫩小枝)。
形态与区别猴耳环与薄叶、亮叶形态相似,但叶片小腺体特征各异,便于鉴别。主要区别点详见表1。
表1三种猴耳环植物的主要区别点
猴耳环的药用价值药材来源与功效猴耳环药用部分为干燥叶,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泻等功效,常用于治疗乳娥、咽喉肿痛、胃痛、湿热泄泻等症状。
市场与产品市上有多种含猴耳环的中成药和日用品,如消炎片、牙膏等广受好评。
猴耳环的鉴别技巧鉴别方法与特征由于猴耳环的叶片呈羽状复叶形态,且小叶与叶轴常分离,呈脱落状,加上名称容易混淆,以及三种猴耳环小叶片外形的相似性,通过观察叶轴的小腺体形态可准确鉴别猴耳环。正品猴耳环的小腺体明显凸起,顶面观类圆形,中间凹陷类高脚杯状者为正品猴耳环;小腺体长卵形,中间凹陷者为薄叶猴耳环;而小腺体类圆形,中间凹陷者则为亮叶猴耳环。
图片辅助鉴别通过观察图4-9提供的药材和腺体放大图,能更直观地进行猴耳环的鉴别。这些图片详尽展示了猴耳环真实的形态和特征,包括叶片的羽状复叶形态、小叶与叶轴的分离状态。通过观察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猴耳环的外观,从而有助于我们在实际中准确鉴定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