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純章:《〈灌頂經〉の成立について》,載《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41,年。
B
柏谷直樹:《高山寺法鼓台舊藏〈佛教天地八陽神咒經〉の和訓》,載《佐藤學園埼玉短期大學研究紀要》5,年。
百濟康義:《漢文〈太山經〉とウイグル訳Taysanki:トルファン地方の阿彌陀佛關係の偽經》,載《龍谷大學論集》,年1月。
柏木弘雄:《釋摩訶衍論の構想》,載《インド佛教學論集》,春秋社,年。
白土わか:《梵網經研究序說》,載《大谷大學研究年報》22,年。
白土わか:《梵網經と阿含部梵網經について》,載《大谷學報》53-2,年。
白土わか:《梵網經の形態》,載《佛教學セミナー》16,年。
坂內龍雄:《和撰經典》,載《教化研修》26,年。
坂內龍雄:《敦煌出土七階佛名經について——三階教と淨土教との交涉》,載《宗教研究》,年。
坂上雅翁:《南都佛教における占察經の受容と展開》,載《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年報》6,年。
浜田秀:《〈悉曇蔵〉と五行思想--偽經との關連を中心に》,載《山邊道》48,年3月。
本井牧子:《〈十王經〉とその享受(上)—逆修·追善佛事における唱導を中心に》,載《國語國文》67-6,年。
本井牧子:《〈十王經〉とその享受(下)—逆修·追善佛事における唱導を中心に》,載《國語國文》67-7,年。
本田義憲:《中國偽經と〈今昔〉說話》,載《今昔物語集本朝世俗部》2,新潮社,年。
本田義英:《盂蘭盆經と淨土盂蘭盆經》,載《龍谷大學論叢》,年。
C
柴田泰:《淨土教關係疑經典の考察》,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1—2,年3月。
柴田泰:《淨土經關係疑偽經の研究》,載《札幌大谷短期大學紀要》3,年5月。
柴田泰:《淨土教關係疑經典の研究(二)》,載《札幌大谷短期大學紀要》9,年2月。
柴田泰:《疑經と讃偈:〈念佛超脱輪廻捷径經〉研究の諸問題》,載《札幌大谷短期大學紀要》12,年12月。
柴田泰:《〈究竟大悲經〉と〈臥輪禅師偈〉:疑經と讃偈(二)》,載《札幌大谷短期大學紀要》14/15,年10月。
常磐大定:《四十二章經につきて》,載《哲學雜誌》,年。
常磐大定:《大乘起信論の真偽問題》,載《支那佛教の研究》,春秋社,年。
城福雅伸:《〈盂蘭盆經〉についての一考察》,載《龍谷大學佛教學研究年報》5,年。
成田貞寬:《釋迦如來五百大願經の成立》,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3-2,年。
池平紀子:《長生法と悟り——佛說三廚經と老子說五廚經注》,載《東方宗教》,年。
池田澄達:《盂蘭盆經に就いて》,載《宗教研究》3-1,年。
沖本克己:《善信菩薩二十四戒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5-1,年。
沖本克己:《禪宗史に於ける偽經—〈法王經〉について》,載《禅文化研究所紀要》10,年6月。
川合清丸:《國譯〈父母恩重經〉》,載《大道雜誌》、,年。
川崎ミチコ:《〈佛母經〉について》,載《東洋學論叢》12,年。
川崎ミチコ:《釋迦金棺出現說法圖と佛母經》,載《中國中世における信仰意識の形成と基礎的研究》,年。
川崎ミチコ:《敦煌本〈佛說地藏菩薩經〉管見》,載《東洋學研究》40,年。
川崎ミチコ:《〈血盆經〉について—北京で入手した〈血盆經〉版木の紹介を中心として》,載《東洋大學中國哲學文學科紀要》(17),年。
船山徹:《疑經〈梵網經〉成立の諸問題》,載《佛教史學研究》39(1),年10月。
船山徹:《〈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の原形と變遷》,載《東方學報》70,年。
船山徹:《“漢譯”と中國撰述の間——漢文佛典に特有な形態をめぐって》,載《佛教史學研究》45(1),年。
船山徹:《インドのことばを漢文に——佛典漢譯史の立場から》,載《創文》,。
船山徹:《六朝佛典の翻譯と編輯に見る中國化の問題》,載《東方學報》80,年。
春本秀雄:《〈研究ノート〉疑經と讖緯思想:特に〈提謂波利經〉について》,載《中國學研究》8,年3月。
春本秀雄:《〈提謂波利經〉と讖緯思想(一)》,載《佛教論叢》33,年。
春本秀雄:《〈提謂波利經〉と五行思想》,載《宗教研究》62-4,年。
春本秀雄:《個人研究〈提謂波利經〉の漢言について》,載《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年報》12,22-34,年3月。
春本秀雄:《〈提謂波利經〉と中華思想》,載《宗教研究》63-4,年。
春本秀雄:《疑經と讖緯思想——特に〈提謂波利經〉について》,載《天台思想と東アジア文化の研究》,山喜房佛書林,年。
春日井真也:《〈觀無量壽經〉における諸問題》,載《佛教文化研究》3,3年。
茨田通俊:《東南アジア撰述佛典の特質》,載《宗教研究》85,年。
村上專精:《大乘起信論と華嚴教》,載《哲學雜誌》,年。
D
大村西崖:《密教發達志》,佛書刊行會,年。
大南龍昇:《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における十往生法の成立について》,載《三康文化研究所年報》3,年。
大南龍昇:《三昧經典と文殊菩薩》,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2-1,年。
大内文雄:《〈安樂集〉に引用された所謂疑偽經典について—特に惟無三昧經?淨度菩薩經を中心として》,載《大谷學報》53(2),年8月。
大内文雄:《〈安楽集〉所引疑偽經典の二?三について》,載《大谷學報》54(4),年2月。
大内文雄:《安楽集所引疑偽經典の研究--特に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3(2),年3月。
大內文雄:《中國撰述經典と讖緯——典籍聚散の歷史を契機として》,載《日本佛教學會年報》62,年。
大山公淳:《釋摩訶衍論真偽問題》,載《佛教思想史論集》,大藏出版,年。
大原性實:《觀無量壽經と淨土論——觀經中國撰述說に對する一疑問》,載《龍谷大學論集》,8年。
道端良秀:《中國に於ける觀音信仰と偽經》,載《宗教研究》,4年。
德岡亮英:《チベット譯梵綱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2,年。
定源(王招國):《新出の日本古寫經本系〈護淨經〉について》,載《仙石山佛教學論集》5,年。
F
方廣錩著,幸福香織[譯]:《〈淨度三昧經〉の目錄學的考察》,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2,大東出版社,年2月。
方廣錩:《摩利支天經——金剛寺本と敦煌本》,載《いとくら》創刊號,年3月。
服部法照:《日本選述偽經について》,載《佛教文化學會紀要》1,年12月。
服部法照:《日本撰述偽經と講式?祭文》,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1—1,年。
服部法照:《〈天神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2-1,年。
服部法照:《日本撰述偽經と《佛像圖彙》》,載《佛教文化學會紀要》2,年4月。
服部法照:《日本撰述偽經と《神道集》》,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3—1,年。
福田素子:《偽經〈佛頂心陀羅尼經〉の版行?石刻活動の演変》,載《東京大學中國語中國文學研究室紀要》15,年10月。
撫尾正信:《〈法滅盡經〉について》,載《龍谷論壇》1,3年。
撫尾正信:《〈摩訶摩耶經〉漢譯に關する疑義》,載《佐賀龍谷學會紀要》2,4年。
G
岡部和雄:《盂蘭盆經類の譯經史的考察》,載《宗教研究》37-3,年。
岡部和雄:《〈淨土盂蘭盆經〉の成立とその背景-偽經經典成立に關する一試論》,載《鈴木學術財團研究年報》2,年。
岡部和雄:《四十二章經の成立と展開——研究的おばえがき》,載《駒澤大學佛教學部研究紀要》25,年。
岡部和雄:《僧祐の疑偽經觀と抄經観》,載《駒澤大學佛教學部論集》2,年12月。
岡部和雄:《中國撰述偽經經典の成立史研究——僧祐の偽經観とその思想的背景》,載《曹洞宗研究紀要》3,年。
岡部和雄:《“失譯雜經類”研究の課題》,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2-1,年。
岡部和雄:《禪僧の注抄と疑偽經典》,載《敦煌佛教と禪》,大東出版社,年。
岡部和雄:《偽作〈法句經〉研究の現階段》,載《佛教の歷史的展開に見る諸形態》,創文社,年。
岡部和雄:《〈十句觀音經〉の由來--とくに〈高王観世音經〉とのつながり》,載《宗教學論集》13,年3月。
岡部和雄:《吉藏と偽經》,載《三論教學の研究》,春秋社,年。
岡部和雄:《民眾佛教の位相——偽經の命運背景をたどって》,載《東アジア佛教》3,東京:春秋社,年。
岡村庄造:《陀羅尼菩薩と血盆經》,載《日本の石佛》84,年12月。
高達奈緒美:《疑經〈血盆經〉をめぐる信仰の諸相》,載《國文學解釈と鑑賞》55—8,年8月。
高橋亨:《朝鲜墳墓の齋宮と天地八陽經》,載《宗教研究》8-1,年。
高橋裕美:《中國佛教における偽經について一考察》,載《佛教文化學會紀要》8,年11月。
高橋裕美:《偽經と中國思想について》,載《佛教文化學會紀要》9,年10月。
高畠寬我:《佛說韈曩法天子受三皈獲免惡道經に就て》,載《佛教大學東洋學論集》,平樂寺書店,2年。
宮城信雅:《梵網瓔珞經の成立年代と其教理に就て》,載《哲學研究》7-4,年。
宮井里佳:《道綽淨土教における〈十往生經〉の意味》,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1-2,年。
宮井里佳:《中國における〈頭破七分〉の受容と展開》,載《佛教史》40-1,年。
關口慈光(真大):《敦煌出土〈最妙勝定經〉考,附最妙勝定經》,載《淨土學》22、23,0年。後收入關口真大《天台止觀の研究》附錄,岩波書店,年。
廣川堯敏:《七寺藏〈阿彌陀往生禮佛文〉について》,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5,大東出版社,年2月。
H
韓普光(泰植):《韓半島で作られた疑偽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5—1,年。
河野訓:《中國撰述經典について》,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4,大東出版社,年2月。
橫井聖山:《寶林傳本四十二章經の課題》,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2,5年。
洪在成:《金剛三昧經と三階教》,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8-2,年。
忽滑谷快天:《〈大梵王天問佛決疑經〉に就て》,載《禪宗》99,年。
忽滑谷快天:《〈大梵王天問佛決疑經〉》,載《禪宗》-,年。
花田凌雲:《〈大事因緣經〉の真偽を論ず》,載《傳道新誌》7-12,年。
J
JainiPadmanabh.S吉元信行[訳]:《東南アジア佛教における疑經ジャータカ》,載《佛教學セミナー》80,年10月。
吉川良和:《〈救母經〉と〈生天寶巻〉の成書年代商権》,載《人文研究》,年。
吉岡義豐:《施餓*法儀軌の中國社會流傳》,載《智山學報》5,6年。
吉岡義豐:《施餓*思想の中國的受容》,載《道教と佛教》1,9年。
吉岡義豐:《中元盂蘭盆と敦煌本中元玉京玄都大獻經》,載《中野教授古稀記念論文集》,年。
吉岡義豐:《四十二章經と道教》,載《智山學報》19,年。
吉岡義豐:《四十二章經と老子化胡經》,載《道教と佛教》3,國書刊行會,年。
吉田豐:《ソグド語の〈究竟大悲經〉について》,載“JournalofAsianandAfricanStudies”(27),年。
榎本正明:《新出七寺藏〈頭陀經〉について——對應經典とその內容について》,載《佛教論叢》37,年。
金岡照光:《中國民間における目連說話の性格》,載《佛敎史學》7,9年。
金岡照光:《敦煌本〈盂蘭盆經〉雜感》,載《中國撰述經典》1,筑摩書房,9年。
井ノ口泰淳:《スタイン本による敦煌出土偽妄佛名經の一考察》,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2,9年。
井ノ口泰淳:《ウテン語佛名經にい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2,年。
井ノ口泰淳:《敦煌本〈佛名經〉の諸系統》,載《東方學報》35,年。
井上克人:《初期禪宗に於ける本覺的思惟―〈大乘起信論〉と初期禪宗の立場》,載《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紀要》25,年。
井上右近:《偽作經典の意義》,載《中外日報》,年。
酒井忠夫:《十王信仰に關する諸問題及び〈閻羅王受記經〉》,載《齋藤先生古稀紀念論文集》,刀江書院,年。
菊地章太:《六世纪中國の救世主信仰―〈證香火本因經〉を手がかり》,載《道教文化への展望》,平河出版社,年。
菊地章太:《甲申大水考-東晉末期の圖讖的道教とその系譜》,載《東方宗教》87,年。
菊池章太:《神咒の系譜——初期雜密經典から道教經典へ》,載《東洋學研究》43,年。
L
賴富本宏:《護國經典と言われるもの——仁王經をめぐって》,載《東洋學術研究》9,年。
里道徳雄:《僧法尼と誦出經典群--南朝偽經成立の一断面》,載《東洋學研究》27,年。
鐮田茂雄:《〈究竟大悲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2-2,年。
鐮田茂雄:《中國的佛教の萌芽——疑經の成立》,載《中國佛教史》4,東京大學出版會,年。
林敏:《李盛鐸舊藏〈照明菩薩經〉解題?翻刻》,載《仙石山論集》1,年9月。
林敏:《〈照明菩薩經〉と〈八師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3(2),年3月。
林敏:《〈照明菩薩經〉と〈妙好寶車經〉について》,載《仙石山論集》2,年9月。
林屋友次郎:《起信論の成立問題に就いて》,載《宗教研究》新編1-6,年。
鈴木裕美:《疑經〈決罪福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6(2),年。
柳田聖山:《禪門經について》,載《塚本博士頌壽記念佛教史學論集》,年2月。
柳田聖山:《金剛三昧經の研究》,載《白蓮佛教論集》3,年。
落合俊典:《七寺藏〈大乘菩薩入道三種觀〉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0-2,年。
落合俊典:《興聖寺〈馬鳴菩薩傳〉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1-1,年。
落合俊典:《平成新出〈馬鳴菩薩傳〉の文獻學的研究(一)》,載《華頂短期大學研究紀要》37,年。
落合俊典:《平成新出〈馬鳴菩薩傳〉の文獻學的研究(二)》,載《華頂短期大學研究紀要》38,年。
落合俊典:《平成新出〈馬鳴菩薩傳〉の文獻學的研究(三)》,載《華頂短期大學研究紀要》39,年。
落合俊典:《初期譯經と毗羅三昧經》,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1,大東出版社,年2月。
落合俊典:《七寺一切經と古逸經典》,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1,大東出版社,年2月。
落合俊典:《七寺一切經に見られる不入藏録所載の別生經について》,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4,大東出版社,年2月。
落合俊典:《日本撰述經典研究序說》,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5,大東出版社,年2月。
落合俊典:《二種の〈馬鳴菩薩傳〉——その成立と流傳》,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5,大東出版社,年2月。
落合俊典:《〈慈仁問八十種好經〉研究》,載《疑偽佛典の綜合的研究》,東京大學出版會,年。
落合俊典:《日本佛教における疑經の受容と生成》,載《日本佛教學會年報》77,年。
落合俊典:《李盛鐸舊藏〈照明菩薩經〉探蹟》,載《佛教淨土學研究:香川孝雄博士古稀記念論集》,年。
M
木村清孝:《像法決疑經の思想史的性格》,載《南都佛教》33,年12月。
木村清孝:《像法決疑經について》,載《南都佛教》34,年。
木村清孝:《偽經〈佛説法句經〉再考》,載《佛教學》25,年12月。
木村清孝:《七寺本?偽經「大通方広經」巻中の資料的価値》,載《印度哲學佛教學》9,年10月。
木村清孝:《新出·七寺本〈大方廣如來性起微密藏經〉》,載《平成四·五年度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年。
木村清孝:《偽經〈八陽經〉の成立と變容》,載《東方學論集》,年。
木村清孝編:《疑偽經佛典の綜合的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木村宣彰:《〈無量壽經〉の諸佛名》,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5-1,年。
木村宣彰:《金剛三昧經の真偽問題》,載《佛教史學研究》18-2,年。
木村宣彰:《中國撰述經典と大藏經》,載《佛教學セミナー》43,年。
牧田諦亮:《中國に於ける民俗佛教成立の一過程——泗州大聖僧伽和尚について》,載《東方學報》25,4年。
牧田諦亮:《淨度三昧經とその敦煌本》,載《佛教大學研究紀要》37,年。
牧田諦亮:《敦煌出土〈要行舍身經〉》,載《西域文化研究》6,法藏馆,年。
牧田諦亮:《佛說三廚經について》,載《宗教研究》36-,年。
牧田諦亮:《中國佛教における疑經研究序説―敦煌出土疑經類をめぐって》,載《東方學報》35,年。
牧田諦亮:《佛説像法決疑經について》,載《結城教授頌壽記念佛教思想史論集》,年。
牧田諦亮:《三廚經と五廚經——佛經と道經の混淆について》,載《聖德太子研究》2,年。
牧田諦亮:《愛知縣七寺一切經にみられる疑經について》,載《比較思想研究》19,年牧田諦亮:《高王観世音經の成立--北朝佛教の一断面》,載《佛教史學》12—3,年2月。
牧田諦亮:《観世音三昧經の研究—六朝觀音信仰の基盤》,載《佛教大學人文學論叢》1,年。
牧田諦亮:《敦煌本〈提謂經〉の研究(上)——安世高譯分別善惡所起經との類似》,載《佛教大學大學院研究紀要》1,年。
牧田諦亮:《北魏の庶民經典について》》,載《北魏佛教の研究》,法藏館,年。
牧田諦亮:《敦煌本〈提謂經〉の研究(下)——安世高譯分別善惡所起經との類似》,載《佛教大學大學院研究紀要》2,年。
牧田諦亮:《大通方廣經管見》,載《大谷大學所藏敦煌古寫經(坤)》,年。
牧田諦亮:《ぺリオ本〈提謂經〉について》,載《藤原弘道先生古稀記念·史學佛教學論集》,年。
牧田諦亮:《中國佛教史と疑經——中國佛教史に對する疑問》,載《三藏集》2,年。
牧田諦亮:《天台大師の疑經觀——六朝末期の止觀經典の疑撰》,載《止觀の研究》,岩波書店,年11月。
牧田諦亮:《疑經研究》,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年。
牧田諦亮:《名古屋七寺一切經と〈彼岸神咒成就經〉》,載《韓國佛教文化思想史》下,年。
牧田諦亮:《〈毗羅三昧經〉解題》,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1,大東出版社,年2月。
牧田諦亮:《新疑偽經研究序說》,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1,大東出版社,年2月。
牧田諦亮:《疑經研究の今後の課題》,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5,大東出版社,年2月。
牧野和夫:《七寺藏〈大乘毗沙門功德經〉と因緣·說話》,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4,大東出版社,年2月。
牧野和夫:《〈大乘毗沙門功德經〉卷三“愛生(相行品)”の異本をめぐって》,載《實踐國文學》57,年3月。
牧野和夫:《疑經?仮託などの周邊:〈舎利要文〉?〈大乗毘沙門功德經〉》,載《實踐國文學》60,年10月。
牧野和夫、齊藤隆信:《中國國家圖書館藏〈佛說孝順子修行成佛經〉·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分所藏同經斷簡と朝鮮順治17年刊〈釋迦如來十地修行記〉所收第七地金犢太子について》,載《實踐女子大學文學部紀要》45,年。
N
內藤龍雄:《〈大方便佛報恩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2,5年。
內田寬寧:《〈佛說法滅盡經〉講述辯抄錄》,載《興隆雜誌》55、56、59、60,年。
P
平川彰:《觀經の成立と清淨業処》,載《東洋の思想と宗教》1,年。
平井宥慶:《敦煌本密教疑經典考》,載《密教文化》,年3月。
平井宥慶:《敦煌出土疑偽經文獻によりみた密教と禪》,載《加藤章一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佛教と禮儀》,國書刊行會,年3月。
平秀道:《讖緯思想と佛教經典》,載《龍谷大學論叢》,4年。
Q
氣賀澤保規:《隋末彌勒教の亂をめぐる一考察》,載《佛教史學研究》23-1,年。
箕浦尚美:《偽經と説話—金剛寺蔵佚名孝養説話集をめぐって》,載《説話文學研究》(44),年7月。
齊藤隆信:《〈淨度三昧經〉の研究:〈安楽集〉と〈観念法門〉の場合》,載《佛教大學総合研究所紀要》3,年3月。
齊藤隆信:《〈淨度三昧經〉と竺法護訳經典》,載《佛教大學総合研究所紀要》4,年3月。
齊藤隆信:《〈淨度三昧經〉の編纂と撰述》,載《佛教史學會例會》,年。
齊藤隆信:《集體書評(三)〈佛說孝順子修行成佛經〉》,載《禪文化研究所紀要》23,年。
齊藤隆信:《中國撰述經典における三昧の語義》,載《佛教大學综合研究所紀要》5,年。
齊藤隆信:《漢語佛典における偈の研究——中國撰述經典における偈とその韻律》,載《佛教史學研究》48-1,年。
前川亨:《中國における〈血盆經〉類の諸相:中國?日本の《血盆經》信仰に關する比較研究のために》,載《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年。
前田繁樹:《〈清淨法行經〉と〈老子化胡經〉——排除のない論議》,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2,大東出版社,年2月。
前田慧雲:《〈大乘起信論〉の著者に就ての疑》,載《哲學雜誌》,年。
千田たくま:《偽經〈禪門經〉の研究》,載《禪學研究》83,年1月。
清水邦彦:《地藏十王經考》,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1-1,年。
秋月觀映:《道教と佛教の〈父母恩重經〉:兩經の成立をめぐる諸問題》,載《宗教研究》39-4,年。
泉芳璟:《十王經の研究》,載《大谷學報》22-4,年。
R
入澤崇:《佛說盂蘭盆經成立考》,載《佛教學研究》45、46,年。
S
三輪照海:《〈三千佛名經〉佛名會次第》,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3,大東出版社,年2月。
三宅徹誠:《金剛寺藏十六卷本〈佛名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5-2,年。
色井秀讓:《觀佛三昧海經と觀無量壽經》,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3-1,年。
砂岡和子:《元刊〈佛說目連救母經〉の口語特徴》,載《駒澤女子大學研究紀要》2,年。
砂山稔:《曇曜と淨度三昧經——東アジア佛教理解の一環として―》,載《日本中國學會報》25,年9月。
砂山稔:《月光童子劉景暉の反亂と首羅比丘經——月光童子讖を中心として》,載《東方學》51,年。
山口大輔(意眞):《宋代十一世紀にみえる〈提謂波利經〉の真偽問題》,載《龍谷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31,年12月。
山口大輔(意眞):《〈提謂波利經〉佚文補遺》,載《佛教學研究》67,年3月。
山口大輔(意眞):《〈提謂波利經〉散佚部分の教説》,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0—2,年3月。
山口正晃:《〈現在十方千五百佛名並雜佛同號〉小考——〈佛名經類〉の發展過程と關連して》,載《敦煌寫本研究年報》2,年3月。
山口正晃:《敦煌本〈賢劫千佛名經〉について》,載《敦煌寫本研究年報》3,年3月。
山口正晃:《〈十方千五百佛名經〉全文復元の試み》,載《敦煌寫本研究年報》5,年3月。
山田明爾:《観經攷:無量壽佛と阿彌陀佛》,載《龍谷大學論集》,年。
山田信夫:《ウィグル文天地八陽神咒經斷片》,載《東洋學報》40-4,8年。
山下有美:《五月一日經における別生?疑偽?録外經の書寫について》,載《市大日本史》3,年5月。
山中行雄:《高麗の僞經〈現行西方經〉について》,載《佛教大學総合研究所紀要》16,年3月。
渋谷譽一郎:《〈慈悲道場目連報本懺法〉と〈佛說目連救母經〉について(上)》,載《藝文研究》83,年。
渋谷譽一郎:《〈慈悲道場目連報本懺法〉と〈佛說目連救母經〉について(下)》,載《藝文研究》86,年。
渋谷譽一郎:《敦煌變文所見目連說話と〈佛說目連救母經〉についてーそのモティーフディテールを中心として》,載《藝文研究》87,年。
深浦正文:《偽經の意義とその由來》,載《密宗學報》,年。
深浦正文:《偽經論》,載《中外日報》-,年。
神塚淑子:《六朝隋唐期道教經典に見える佛教概念の研究》,載《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年。
神塚淑子:《海空智藏經について》,載《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年。
神塚淑子:《六朝隋唐時代における佛教譬喻經類の受容と道教》,載《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年。
神塚淑子:《〈海空智藏經〉續考——卷十〈普記品〉を中心に》,載《日本中國學會報》62,年。
石波洋:《目連說話における目連救母經の意義について》,載《金澤大學研究科研究論集》1,年。
石吉岩:《〈金剛三昧經〉の成立と流通に關する再考》,載《普照思想》31,年。
矢吹慶輝:《三階教の研究》,岩波書店,年。
矢吹慶輝:《支那佛教史と現存偽經——敦煌出土現存疑偽經を中心として》,載《宗教研究》特輯號“現代佛教の研究”,年。
矢吹慶輝:《疑偽佛典及び燉煌出土疑偽古佛典に就いて》,載《鳴沙餘韻·解說篇》,岩波書店,年。
石井昌子:《〈真誥〉と〈四十二章經〉》,載《創價大學人文論叢》2,年。
石井公成:《釋摩訶衍論における架空經典》,載《佛教學》15,年。
石井公成:《〈金剛三昧經〉の成立事情》,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6-2,年。
石井修道:《〈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をめぐって》,載《駒澤大學佛教學部論集》31,年10月。
石橋成康:《新出七寺蔵〈清淨法行經〉攷》,載《東方宗教》(78),年11月。
石橋成康:《新出七寺蔵〈清淨法行經〉攷2——疑經成立過程における一断面》,載《佛教文化研究》(37),年9月。
石橋成康:《疑經成立過程における一断面——七寺蔵〈清淨法行經〉攷》,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2,大東出版社,年2月。
釋舍幸紀:《懺悔について——懺悔と佛名經を中心として》,載《龍谷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9,年。
水上文義:《蓮華三昧經の成立をめぐっ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8-1,年。
水上文義:《現行本〈蓮華三昧經〉の成立について》,載《天台學報》21,年。
水上文義:《日本撰述偽託書に見る法華經曼荼羅の構成:蓮華三昧經を中心に》,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9-1,年。
水野弘元:《菩提達摩の二入四行論と〈金剛三昧經〉》,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2,5年。
水野弘元:《偽作の法句經について》,載《駒澤大學佛教學部研究紀要》19,年3月。
水野弘元:《正法念處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2-1,年。
水野荘平:《〈仁王般若經〉の成立過程について》,載《東海佛教》53,年3月。
水野莊平:《南北朝における中國撰述經典の成立について:〈仁王般若經〉の成立を中心にして》,載《日本佛教學會年報》77,年。
松本文三郎:《地藏三經について》,載《無盡燈》21-1,年。
松本文三郎:《起信論の支那撰述說に就いて》,載《宗教研究》3-4,年。
松本文三郎:《四十二章經成立年代考》,載《東方學報》14-1,年。
松岡秀明:《我が國における血盆經信仰についての一考察》,載《東京大學宗教學年報》6,年3月。
松澤博:《敦煌出土西夏語佛典研究序說(3)ぺリオ將來〈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の西夏語譯斷片について》,載《東洋史苑》63,年。
蓑輪顯量:《日本撰述の偽疑經典について:經典の成立と展開事情》,載《日本佛教學會年報》77,年。
T
唐澤至朗:《敦煌經異聞:傳千佛洞出土〈佛名經〉の復原》,載《群馬縣立歷史博物館紀要》17,年。
藤本晃:《〈佛說盂蘭盆經〉の源流——Petavatthu2.2〈舍利弗母餓*事〉との比較考察》,載《パーリ學佛教文化學》17,年。
藤谷昌紀:《〈瓔珞經〉と蕭子良の〈淨行優婆塞經〉》,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年。
藤堂恭俊:《善導教學における疑經典:特に〈十往生經〉をめぐって》,載《鷹陵史學》3、4,年7月。
藤田宏達:《〈觀無量壽經〉の撰述問題》,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7-2,年。
藤田宏達:《観無量寿經講究》,真宗大谷派宗務所出版部,年。
藤野立然:《盂蘭盆經讀後》,載《龍谷大學論叢》,6年。
田村俊郎:《中國南北朝時代における〈高王觀世音經〉の展開:サンフランシスコアジア美術館所藏經碑を手がかりに》,載《東方宗教》,年。
天野宏英:《寶頂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2,6年。
田中公明:《〈金剛峻經〉と吐蕃佛教》,載《疑偽佛典の綜合的研究》,東京大學出版會,年。
田中良昭:《偽作の〈法句經〉と疏の異本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3-1,年。
田中良昭:《偽作の密教文獻に顯われた禪宗祖統說(一)——敦煌出土ぺリオ本三九一三號の紹介》,載《宗教學論集》7,年12月。
田中良昭:《偽作の密教文獻に顯われた禪宗祖統說(二)——敦煌出土ぺリオ本三九一三號の紹介》,載《宗教學論集》8,年12月。
田中文雄:《“五體投地?如泰山崩”考——拜禮の中國的展開》,載《東方宗教》89號,年。
桐谷征一:《〈偽經高王観世音經〉のテキストと信仰》,載《法華文化研究》16,年。
土橋秀高:《敦煌寫經·北京本〈佛說善信菩薩二十四戒經〉考》,載《龍谷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12,年。
土橋秀高:《敦煌資料〈佛說提謂五戒經並威儀卷下〉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5-1,年。
禿氏祐祥:《〈十王經〉と十三圖》,載《六條學報》,年。
禿氏祐祥:《〈古本十王經〉の發見》,載《六條學報》,年。
禿氏祐祥:《〈父母恩重經〉の異本に就て》,載《宗教研究》5-4,年。
禿氏祐祥:《天平寫經と大通方廣經》,載《寧樂》10,年。
W
望月海英:《佛說盂蘭盆經の一考察》,載《佛教學論叢》7,年。
望月信亨:《〈起信論〉の作者に就て》,載《宗粹雜誌》6,年。
望月信亨:《釋摩訶衍論の真偽(上)》,載《佛書研究》26,年。
望月信亨:《疑似經と偽妄經-仁王經、梵網經、瓔珞經》,載《佛書研究》32,年。
望月信亨:《疑似經と偽妄經(二)-灌頂經、藥師經、隨願往生經、梵天神策經、安宅神咒經、占察經、起信論》,載《佛書研究》33,年。
望月信亨:《疑似經と偽妄經(三)-大佛頂首楞嚴經》,載《佛書研究》34,年。
望月信亨:《疑似經と偽妄經(四)-大佛頂首楞嚴經(續)》,載《佛書研究》35,年。
望月信亨:《大乘起信論の作者に關する疑義》,載《宗教界》3-10,年。
望月信亨:《大乘起信論支那撰述考》,載《佛書研究》49,年。
望月信亨:《起信論學說と占察經の類同及關係》,載《佛教學雜誌》1-5、6,年。
望月信亨:《釋摩訶衍論偽造考》,載《佛教學雜誌》2-8,年。
望月信亨:《大佛頂首楞嚴經真偽問題》,載《佛教學雜誌》3-1,年。
望月信亨:《仁王般若經真偽問題》,載《無礙光》19-6,年。
望月信亨:《道教思想に影響せられたる偽經》,載《大正大學學報》1,年。
望月信亨:《仁王般若波羅蜜經の真偽》,載《大正大學學報》3,年。
望月信亨:《支那撰述の疑偽經》,載《佛教學年報》2,年。
望月信亨:《支那佛教初渡の年時と四十二章經》,載《佛教文化研究》1,年。
望月信亨:《觀普賢菩薩行法經の編纂》,載《佛教經典成立史論》,法藏館,年。
望月信亨:《異經及び疑偽經論の研究》,載《佛教經典成立史論》,法藏館,年。
望月信亨:《道教及び俗信關係の疑偽經》,載《佛教經典成立史論》,法藏館,年。
望月信亨:《護國並に大乘戒及び菩薩修道の階位關係の疑偽經》,載《佛教經典成立史論》,法藏館,年。
望月信亨:《如來藏並に密教關係の疑偽經》,載《佛教經典成立史論》,法藏館,年。
望月信亨:《馬鳴造と傳へられる大乘起信論》,載《佛教經典成立史論》,法藏館,年。
望月信亨:《馬鳴龍樹等に假托せられたる論》,載《佛教經典成立史論》,法藏館,年。
梶信隆:《敦煌出土〈大般涅槃經佛母品〉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9-2,年。
武見李子:《〈血盆經〉の系譜とその信仰》,載《佛教民族研究》3,年。
武田和昭:《〈預修十王生七經〉の圖像的展開——大阪·弘川寺藏十王經變相圖を中心として》,載《Museum》,年。
X
西本照真:《三階教新出資料Pについて——信行禪師撰〈受八戒法〉を中心とし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4-1,年。
西本照真:《三階教新出資料Pの基礎的研究》,載《南都佛教》72,年。
西本照真:《三階教寫本の再檢討——新出寫本の紹介を含め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5-1,年。
西本照真:《三階教の研究》,東京:春秋社,年2月。
西本照真:《〈三階佛法〉諸本の成立と傳播について》,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5,大東出版社,年2月。
西本照真:《三階教寫本研究の現況——新資料の紹介を中心とし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2-1,年。
西本照真:《杏雨書屋藏三階教寫本〈人集錄明諸經中對根淺深發菩提心法〉羽翻刻》,載《東アジア佛教研究》10,年。
西本照真:《三階教寫本〈人集錄明諸經中對根淺深發菩提心法〉一卷の基礎的研究》,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1-2,年。
西岡祖秀:《チベット譯〈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の敦煌寫本》,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0-1,年。
西口芳男:《〈大乘菩薩入道三種觀〉と初期禪宗文獻》,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5,大東出版社,年2月。
西脇常記:《ベルリン?トルファン?コレクションの偽經——〈新菩薩經〉〈勸善經〉について》,載《京都大學総合人間學部紀要》5,17-24,。
西脇常記:《佛母經の傳承》,載《中國古典社會における佛教の諸相》第3部“中央アジア出土の漢語文獻”,知泉書館,年10月。
西野貞治:《敦煌石室の〈佛說壽延經〉について》,載《萬葉》23,7年。
下野了爾:《疑偽經典の研究:〈像法決疑經〉を通して》,《龍谷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25,年12月。
香川英隆:《釋摩訶衍論の史的研究》,載《密教研究》3,年。
小川貫弌:《目連救母變文の源流》,載《佛教文學研究》2,年。
小川貫弌:《大報父母恩重經の變文と變相》,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3-1,年。
小笠原宣秀:《敦煌本〈勸善經〉をめぐって》,載《東方宗教》22,年。
小林太市郎:《佛名經と沙門地獄草子》,載《大和繪史論》,年。
小林圓照:《〈卻溫神咒〉成立の背景と〈首楞嚴〉思想》,載《臨濟宗妙心寺教學研究紀要》,年。
小林圓照:《ブァイシャーリー疫病救濟譚と〈卻溫黃神咒經〉の編成》,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7-2,年。
小南一郞:《〈十王經〉の形成と隋唐の民眾信仰》,載《東方學報》74,年。
小南一郎:《〈盂蘭盆經〉から目連變文へ——講經と語り物文藝とのあいだ》,載《東方學報》75,年。
小田壽典:《トルコ語本八陽經寫本の系譜と宗教思想的問題》,載《東方學》55,年。
小田壽典:《龍谷大學藏ウイグル文〈八陽經〉の斷片拾遺》,載《内陸アジア?西アジアの社會と文化》,山川出版,年。
小田壽典:《ウイグル文〈八陽經〉大谷氏所藏斷片追考》,載《豐橋短期大學研究紀要》1,年3月。
小田壽典:《偽經本〈天地八陽神呪經〉の伝播とテキスト》,載《豐橋短期大學研究紀要》3,年3月。
小野塜幾澄:《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0-1,年。
小畠宏允:《チベットの禪宗と藏譯偽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3—2,年3月。
謝明玲:《〈佛說父母恩重經〉と〈太上老君說報父母恩重經〉の關係について》,載《東洋大學大學院紀要》21,年。
辛嶋靜志:《〈盂蘭盆〉(うらぽん)の本當の意味:千四百年間の誤解を解く》,載《大法輪》80,年。
新井慧誉:《經錄からみたシナ譯〈藥師經〉の成立に關する一考察——帛尸梨蜜多羅譯の問題》,載《東方學》39,年。
新井慧誉:《敦煌本〈父母恩重經〉校異》,載《二松學舍大學論集》51,年。
新井慧誉:《恩思想から見た盂蘭盆經と父母恩重經の關係》,載中元村編《恩》佛教思想,平樂寺書店,年。
新井慧誉:《文〈目連救母經〉校訂》,載《二松學舍大學論集》54,年。
新井慧誉:《鳩摩羅什訳〈父母恩重難報經〉の性格》,載《二松學舎大學東洋學研究所集刊》20,年。
新井慧誉:《チベット文〈父母經〉とその性格》,載《密教學研究》24,年3月。
新井慧誉:《チベット文〈父母經〉とパ-リ語相当文》,載《二松學舎大學東洋學研究所集刊》23,年。
新井慧誉:《〈父母恩難報經〉とパ-リ語相当文》,載《智山學報》42,年12月。
新井慧誉:《〈大報父母恩重經〉の先在經典〈伊藤巻上〉》,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2—1,年12月。
新井慧誉:《〈父母恩重經〉の〈丁蘭本〉について》,載《佛教學》37,年12月。
新井慧誉:《〈父母恩重經〉の〈丁蘭本〉校異》,載《二松學舎大學論集》39,年。
新井慧誉:《〈父母恩重經〉の古本校異》,載《二松學舍大學論集》40,年3月。
新井慧誉:《〈父母恩重經〉の〈古本〉のテキスト》,載《豊山學報》40,年3月。
新井慧誉:《〈父母恩重經〉の〈丁蘭本〉と〈古本〉の比較研究》,載《智山學報》46,年3月。
新井慧誉:《「大報父母恩重經」校異》,載《豊山學報》41,年3月。
新井慧誉:《經文からみた〈大報父母恩重經〉の系統》,載《密教文化》,年12月。
新井慧誉:《黒水城文献とコズロフ探検隊:〈父母恩重經〉研究に寄せて》,載《國際*經》5,年9月。
新井慧誉:《黒水城発見の〈父母恩重經〉(俄TK略称黒20)について》,載《二松學舍大學論集》42,年3月。
新井慧誉:《黒水城発見の〈大報父母恩重經〉(俄TK略称黒40)について》,載《豊山學報》(42),年3月。
新井慧誉:《大足宝頂山の〈父母恩重經変相像〉と〈報父母恩徳經〉》,載《豊山學報》43,年3月。
新井慧誉:《〈小報經(報父母恩重經)〉(俄TK略称黒19)について》,載《二松學舍大學論集》43,年3月。
新井慧誉:《〈父母恩重經〉の〈報本〉の復元テキスト》,載《國際*經》6,年9月。
新井慧誉:《〈父母恩重經〉の〈報本〉の特徴》,載《二松學舍大學論集》44,年3月。
新井慧誉:《北京図書館所蔵の〈大報父母恩重經〉について》,載《アジア文化研究》8,年6月。
新井慧誉:《敦煌本〈父母恩重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0—2,年3月。
新井慧誉:《成武県発見〈父母恩重經〉の〈報原經〉の新資料〈成1〉について》,載《豊山學報》(45),年6月。
新井慧誉:《成武県発見〈父母恩重經〉の新資料成6について》,載《アジア文化研究》9,年6月。
新井慧誉:《房山石經の〈父母恩重經〉》,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1—1,年12月。
新井慧誉:《房山石經の〈父母恩重經〉の〈丁蘭本〉新資料房40Bについて》,載《二松學舍大學東洋學研究所集刊》33,年3月。
新井慧誉:《房山石經の〈父母恩重經〉の〈古本〉新資料房4房5房7について》,載《二松學舍大學東洋學研究所集刊》34,-,-03-31。
新井慧誉:《鉅野県発見〈父母恩重經〉の〈報原經〉の新資料〈鉅原〉について》,載《アジア文化研究》12,年6月。
玄幸子:《〈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にみる偽經傳達過程への一考察》,載《西北出土文獻研究》2,年3月。
玄幸子:《宋代社會における〈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の受容について——P.から見えるもの》,載《敦煌寫本研究年報》2,年3月。
Y
岩本裕:《〈盂蘭盆〉原語史的背景》,載《金倉圓照先生古稀記念·印度學佛教學論集》,平樂寺書店,年。
鹽入良道:《中國佛教における禮懺と佛名經典》,載《佛教思想史論集》,大藏出版,年。
鹽入良道:《中國佛教における佛名經の性格とその源流》,載《東洋文研究年紀要》42,年。
岩佐貫三:《十王經思想の系統と日本的攝取》,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2-1,年。
岩佐貫三:《敦煌本十王經》,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4卷1號,年。
岩佐貫三:《中國疑似經への一考察——十王經の系統を中心として》,載《東洋學研究》9,年。
楊曾文著,幸福香織[譯]:《中國佛教と〈毗羅三昧經〉》,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1,大東出版社,年2月。
姚長壽:《〈毗羅三昧經〉に見える口語について》,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1,大東出版社,年2月。
姚長壽:《〈淨度三昧經〉と人天教》,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2,大東出版社,年2月。
野村卓美:《我が國における疑經〈清淨法行經〉の受容:三聖派遣説話と舎利信仰》,載《文芸論叢》78,年3月。
野村卓美:《〈清淨法行經〉の研究:釋迦が派遣した三菩薩と身丹の三聖人》,載《文芸論叢》81,年10月。
野上俊靜:《大谷大學藏敦煌本〈普賢菩薩說證明經〉について》,載《神田博士還暦紀念書誌學論集》,平凡社,7年。
野上俊靜:《〈觀無量壽經〉私考:中國淨土教の展開と關連して》,眞宗大谷派宗務所出版部,年。
伊吹敦:《〈心王經註〉の成立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2—1,年。
伊吹敦:《〈心王經〉について--ソグド語訳された禅宗系偽經》,載《駒沢大學禅學研究所年報》4,年3月。
伊吹敦:《再び〈心王經〉の成立を論ず》,載《東洋學論叢》22,年。
伊吹敦:《北宗禪系の「法句經疏》について》,載《東洋學研究》39,年。
伊吹敦:《〈心王經〉の諸本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2—1,年12月。
伊吹敦:《〈法句經〉の思想と歴史的意義》,《東洋學論叢》29,年3月。
伊藤義賢:《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の研究》,載《中外日報》-,年。
硲慈弘:《蓮華三昧經に關する研究》,載《大正大學學報》1,年。
羽田亨:《回鶻文の〈天地八陽神咒經〉》,載《藝文》4-2,年。
玉置韜晃:《盂蘭盆經》,載《佛教思想》12-7,年。
元永常:《南北朝時代の疑偽經における末法思想の形成》,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1—1,年12月。
月輪賢隆:《佛典の批判的研究》,百華苑,年。
Z
增山顯珠:《梵網經成立考(上·下)》,載《龍谷大學論叢》,年。,年。
增尾伸一郎:《嘉摩三部作と道佛二教の父母恩重經——憶良作品の思想的基調》,載《上代文學》55,年。
増尾伸一郎:《〈日本霊異記〉の女性観にみる〈父母恩重經〉の投影--疑偽經典受容史の一面》,載《東方宗教》69,年5月。
增尾伸一郎:《日本古代における〈天地八陽神咒經〉の受容——附,古寫本二種(東寺觀智院本、真福寺寶生院本)翻刻》,載《道教文化への展望》,平河出版社,年。
增尾伸一郎:《朝鲜本〈佛說廣本太歲經〉考——朝鮮の道教受容と疑偽經典》,載《第十屆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會議報告書》,年。
增尾伸一郎:《〈救護身命經〉の傳播と〈厭魅蠱*〉——敦煌、朝鮮の傳本と七寺本をめぐって》,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2,大東出版社,年2月。
增尾伸一郎:《日本における〈招*經〉の受容——東密の延命招*作法と陰陽道の招*祭を中心に》,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2,大東出版社,年2月。
増尾伸一郎:《日本古代の呪符木簡,墨書土器と疑偽經典—〈佛説七千佛神符經〉もしくは〈佛説益算經〉の受容》,載《東洋の思想と宗教》(13),早稲田大學東洋哲學會,年3月。
增尾伸一郎:《〈壽延經〉行方——疑偽經典の受容と密教修法》,載《神佛習合思想の展開》,汲古書院,年。
增尾伸一郎:《朝鲜本〈天地八陽神咒經〉とその流傳》,載《東京成德大學研究紀要》4,年。
增尾伸一郎:《古代〈人形〉咒儀とその所依經典——〈咒媚經〉の受容をめぐって》,載《延喜式研究》13,年。
增尾伸一郎:《〈地神經〉と〈五郎王子譚〉の傳播——地神盲僧の語り物と土公神祭文·五行神樂の古層》,載《日本文學》47-7,年。
增尾伸一郎:《七寺本〈三星大仙人所說陀羅尼經〉成立考——妙見信仰·尊皇王法との關連をめぐって》,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4,大東出版社,年2月。
增尾伸一郎:《ベトナムにおける偽經と善書の流傳:佛道儒三教と民間信仰の交涉をめぐって》,載《游學》,年。
真柄和人:《佛說佛名經(十六卷本)解題》,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3,大東出版社,年2月。
鄭學權:《十王經の一考察》,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0-1,年。
直海玄哲:《疑偽經典から民衆經典へ——七寺一切經所收疑經の周邊》,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國撰述經典》2,大東出版社,年2月。
織田顯祐:《〈起信論〉中國撰述說否定論》,載《南都佛教》81,年。
塚本善隆:《支那の在家佛教特に庶民佛教の一經典》,載《東方學報》12-3,年。
中村正文:《釋摩訶衍論の成立問題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4-2,年。
中嶋隆藏:《〈淨度三昧經〉に見える轉明開悟の思想》,載《中國撰述經典》1,筑摩書房,9年。
中嶋隆藏:《天真佛の思想とその周邊-〈究竟大悲經〉を中心に》,載《集刊東洋學》54,年。
中嶋隆藏:《大藏經所收の〈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中卷首缺損部分の復元》,載《昭和六十年度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年。
中嶋隆藏:《自身を究竟するは佛身を究竟するなり——究竟大悲經失題第五品について》,載《東洋文化》,年第2期。
中嶋隆藏:《修道作佛は皆な是れ繼縛なり——〈究竟大悲經〉の解脫觀》,載《禪學研究》66,年。
中野達:《〈推背圖〉再探——武周革命〈大雲經疏〉の引用をめぐって》,載《東方宗教》82,年。
豬崎直道:《〈禅門經〉考》,載《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31,年7月。
豬崎直道:《〈最妙勝定經〉考》,載《駒澤大學佛教學部論集》29,年10月。
豬崎直道:《敦煌本〈法句經〉の諸本について》,載《宗教研究》71-4,年。
豬崎直道:《偽經〈禅門經〉とその思考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7—2,年。
滋賀高義:《敦煌本〈藥師經〉について》,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1-2,年。
滋野井恬:《菩薩藏修道眾經抄について》,載《大谷大學所藏敦煌古寫經(乾)》,年。
滋野井恬:《敦煌本〈武后登極讖疏〉に關する研究》,載《大谷大學所藏敦煌古寫經(坤)》,年。
滋野井恬:《法雨經をめぐる若干の考察》,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0-1,年。
滋野井恬:《敦煌本〈大雲經疏〉の研究》,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1-2,年。
佐藤成順:《引文十往生經山海慧菩薩經》,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6,年。
佐藤成順:《十往生經の引文をめぐって》,載《三康文化研究所年報》3,年。
佐藤健:《安楽集と偽經》,載《佛教大學研究紀要》(60),年3月。
佐藤智水:《敦煌本〈首羅比丘經〉のテキストについて》,載《岡山大學文學部紀要》17,年。
佐藤智水:《敦煌本〈首羅比丘經〉點校》,載《岡山大學文學部紀要》17,年。
附記:本目錄作為業師方廣錩先生主編的《佛教文獻研究》第一、二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6年6月)“佛教疑偽經研究專刊”的附錄資料,由我整理而成,主要供大家了解日本學界關於佛教疑偽經研究的大體情况。日本學界至遲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就已出現疑偽經相關研究論文,至今為止,這一領域積累的學術成果相當豐碩。本目錄的整理,主觀上雖然想把相關論文盡可能收齊,但由於各方面原因,掛一漏萬,在所難免。所以,目前只能說是一部初稿而已,希望今後有機會得以進一步的增補。
往期推薦
中華書局版《高僧傳》校點商榷
敦煌遺書所見新羅義寂《菩薩戒本疏》寫本考述——兼論新羅圓測著作對敦煌佛教的影響
永明延壽傳記之新資料--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永明智覺禪師方丈實錄》
宋代徑山寺的藏書與刻書
日僧俊芿與南宋文人士大夫的交往
日藏唐抄本《畫圖讚文》及其作者考述
續藏經本《名僧傳抄》錄文疏失舉正
日本古寫經《高僧傳》之文本系統——以興聖寺本為中心
《敦煌本〈御注金剛般若經宣演〉的文獻學研究》後記
論《大周錄》的疑偽經觀——日本古寫經本發現的意義
從一卷敦煌遺書看《大正藏》的錄文問題
“王伯敏先生藏敦煌唐寫本《四分律小抄一卷》(擬)殘卷研究”再商榷
中華書局版《續高僧傳》“玄奘傳”點校舉議
『高僧傳』テキストの變遷と流傳--日本古寫經による檢證
薪
火
相
傳
積
善
成
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