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耳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侨界作家廖博思得闲饮茶你还记得ld
TUhjnbcbe - 2021/6/4 1:38:00
北京知名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598844.html

得闲饮茶:

你还记得“推车仔茶室”吗?

廖博思

广州人生性休闲,闲暇的节假日,饮早茶“一盅两件”是标配。作为一个地道的90后“广州妹”,我对早茶的最初印象就是从被爸爸带去番禺饮早茶开始的。

点心车,传统茶楼的浪漫仪式

周末的茶楼,总是人声鼎沸,服务员推着一辆点心车,一边在茶客桌间穿梭走动,一边高喊着点心种类:“有干蒸虾饺排骨……”车里整整齐齐地叠砌着数十个竹笼,热气腾腾。想要下单要自己走到点心车或者挥手让服务员推车到旁边选择。

你们的早茶标配是什么呢?我记得我小时候的早茶标配一定是一份份放在点心车里的甜品——透明的小车里,摆满了五彩的啫喱、*澄澄的蛋挞、黑漆漆但是很好吃的芝麻卷……小小的食品车,装满了孩童的期待。有时候妈妈觉得我最近表现不错,自然就会让我多选择两个品种,如果表现得再好一点,妈妈还会“加码”,为我叫上一份点心车里没有的“点心王者”香蕉船,透明的玻璃碗里盛满了水果、雪糕球和威化饼,而最少不了的自然就是顶上那一把小小的纸伞,将它别在耳边,感觉自己就是整个茶楼最美丽的小可爱。

选好点心,让服务员在点心卡上盖好印,这就是早茶的仪式感。

传统茶楼里,属于你我的早茶味道

现在番禺喝早茶的地方越来越多,茶楼的噱头也越来越多,和著名IP搞起联名的、主打海鲜点心的、装修带上“怀旧港风”的……林林总总,却让我越来越怀念没有创新只有传统的“推车仔”茶室。

在以前,喝一顿早茶动辄百来块,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日常负荷的消费。就拿我家来说,出门喝早茶、午茶更多是为了陪爸爸去应酬,不能自在聊天。正因如此,一家人聚在一起喝早茶的回忆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现在想来,其实传统茶楼的点心大多用料都不太考究,简单的排骨、凤爪、肠粉,简单的蒸、煮、炸,汤里永远都有*酒辟腥的味道,吃多了就会很口渴,大多数茶楼的蒸排骨都难掩那股“雪味”……听起来似乎不怎么“高级”,却带着让人回味的朴实。

记得小时候去饮茶最喜欢点的是蜂蜜蛋散,炸得金*的蛋散表面淋上厚厚一层蜂蜜,用筷子戳散,就着蜂蜜送进嘴里,那种带着油香的甜蜜真的让人难以忘记。

而我到现在一直心心念念的点心还有糖沙翁,这其实是一种很孩子气的点心,金*的蛋球表面撒上晶莹的白糖,像是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玩具球,一口咬下去先是感受到油炸食物带来的满足感,随之而来的是扎实的蓬松感。吃到它的第一刻起,我就决定以后每一次喝早茶都要点它作为我的专属点心。

可惜的是还没等我吃几次番禺的早茶,它就已经消失在番禺的茶楼里了。

年,广州市出台了《餐饮业服务规范》,对餐饮业食品卫生、行为仪表、服务规程和服务设施等具体内容作出严格规定,当时有不少人都猜测广州将会禁止茶楼“推车仔”叫卖,虽然后来证实了是谣言,不过似乎已经预言了广州茶楼的新走向。

是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简单的叉烧包开始越来越大,巨型叉烧包似乎成了一种噱头;菜单上写着的叉烧肠、鲜虾肠、牛肉肠、鸳鸯肠中间,不知道为什么出现了一盘发紫的红米肠;蛋挞、奶挞、葡挞,然后是高筒葡挞;金蒜蒸排骨到现在的蒜香蒸利比亚黑毛猪排骨;虾饺、菠菜饺,然后到金箔海胆饺……

从前我们去喝早茶,讲究“水滚茶靓,一盅两件”,环境够热闹,桌子都大大的,搭台也开心;现在我们喝早茶,讲究“卖相要精致,环境能打卡”,整个茶楼静悄悄的,桌子小小的,只能听到快门声。

无须再去出台新规定,推车仔茶楼似乎已经随着时间的洪流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再见了,推车仔茶楼

随着时代变迁,新式茶室在番禺兴起,取而代之的是填单点菜,即点即做,更加年轻的茶楼选择更节省人工的“扫码下单”……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效率了,也更加缺少人情味了。

有天我在家,突发奇想地打开软件希望能找到一两家能让我“回到过去”的茶楼,但都无功而返。

在番禺朋友的指点下,我才知道现在番禺只剩下少量还保留着推车仔的茶楼,但由于人工、铺租等原因,他们也只是苦苦支撑,也许不知道哪天就只给我们留下一个缥缈的背影了。

人越长大,就越喜欢怀念过去。推车仔茶楼,留给我们的是热气腾腾的香气,是一丝丝朴素的味道。

闭上眼睛,似乎又回到了茶楼,那熟悉的高声谈笑,早晨报纸的油墨香气,似乎还能感受到周围推过的点心车,拎着水煲倒水的服务员……那是家的味道。

不过,不管方式怎样变,番禺人对喝早茶的情结却一直没变。也许“一盅两件,水滚茶靓”背后不只是点心和香茗,更多的是趁着闲暇,与家人、老友的欢聚时光吧。

————————————————————

廖博思广州出生,澳门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华侨历史学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年开始,先后在《少男少女》《广州华声》《中山侨刊》《中国侨都·江门》《番禺侨讯》《广府年鉴》等刊物发表散文、人物传记等文学作品。年任广州电视台编导,编导拍摄一批新闻专题报道。年出版《悠悠两地情——中山与香港回归前后的故事》(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金沙凤凰》(广东经济出版社)等著作。在《番禺侨讯》杂志,《广州华苑》等杂志开有个人专栏。年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比赛三等奖,年获《第五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奖》三等奖。

————————————————————

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原名广东省归国华侨作家联谊会)于年10月20日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侨界作家群众团体。我省著名老作家陈残云、秦牧、杜埃、郑达、于逢等等是该会早期的中堅力量。先后与泰囯、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香港(地区)华文作家(学者)进行过互访或文学交流。不定期开展华侨题材电影、电视剧本和华侨题材短篇小说征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0多年来,作联会员共出版著作多部(种)。国内外发行的《侨星》杂志出版了多期。目前作联共有会员三百余人。成立了小說、诗詞、散文、報告文學、儿童文学、文学評論等专业委員會;并成立了书画院和艺朮团。

————————————————————

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

总第41期

主编:张文峰副主编:郭錦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侨界作家廖博思得闲饮茶你还记得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