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连希·苏纳克自己都想不到,他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就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
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印度裔首相,也是英国多年来最年轻的首相,出生于年,年仅42岁。
一瞬间,他的背景也被扒了出来。
大家发现这不就是一个欧美典型的精英教育典范吗?
就读于顶尖私校温彻斯特公学、大学就读于出过无数*客的牛津,甚至有人说不是英国塑造英国,而是牛津塑造了英国,毕业后还在美国斯坦福读过书。
而且,他虽然是个二代移民,但却时刻保持着对印度教的虔诚,像印度本土的婆罗门种姓一样,平时都吃全素。
除了英国新首相外,欧美这些年来出了很多印度裔高管。
比如在高科技公司云集的美国硅谷,三巨头(苹果、谷歌和微软)中,印度裔拿下两个CEO,强企业中更是印度CEO密集。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CEO:桑达尔·皮查伊,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NetAppCEO:乔治·库里安,推特CEO:帕拉格·阿格拉瓦尔
近些年来,中国留学生发现,除了自己卷,还得跟印度人卷,而且快卷不过印度人了!
10月初,美国《旧金山纪事报》报道显示,今年秋天美国大学为中国学生发出的签证数量大幅下降,同比减少4万份,下降45%。
取代中国学生的是大幅增长的印度学生。
今年夏天,美国高校发出8.4万多份学生签证给印度学生。同比增加近45%,比年同期骤增%。
未来,印度人真的要“统治”世界了吗?
美国目前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拜登总统一上台,就开始着手“拯救美国”了。没成想,更多的网友却笑道,新总统的首要任务,当属“保重身体”啊。
毕竟,年出生拜登,快80岁的人了。要知道,他老人家呱呱坠地的时候,美国刚加入二战,希特勒还在巴伐利亚州的鹰巢遥控着斯大林格勒战役呢.....
所以,这届美国民主**府,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俨然成了全球瞩目的人物——作为现任总统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哈里斯将有可能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首位女性总统。
右一为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
更何况,除了性别,哈里斯女士还身兼非洲裔、亚裔双重身份,简直堪称“*治正确”的完美典范。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哈里斯的老妈希亚玛拉离开了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老家前往美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营养学和内分泌学博士,求学期间,认识了同校的济学博士唐纳德,一位来自牙买加的非洲裔男生。
于是,在这所美国顶尖高等学府,两名二十来岁的学霸,幸福地结合了,并以高层次人才的身份,顺利入籍美国。
年,哈里斯快出生时,希亚玛拉还坚持在实验室工作;也正是这一年,她拿到了博士学位。
哈里斯刚上小学,父母就离婚了,她和妹妹跟妈妈希亚玛拉一起过。希亚玛拉作为癌症专家和社会活动家,经济条件不错,也享受到了相应的社会地位,能为哈里斯姐妹提供很理想的学习生活条件。
哈里斯(左一)和老妈妹妹,背景是一个干净、文明的中产阶级社区
在美国,像哈里斯这样的印度混血或者移民二代,大多生活体面,甚至很多诸如哈里斯老妈这种“印一代”,也总能比较顺利地融入美国社会,跻身成功人士阶层,遭遇到的排挤和歧视,明显少于同为亚洲移民的华裔。
据统计,年,全美印度裔家庭中线收入10.2万美元,(当年美国家庭平均中线收入为5.3万美元),比华裔还多出了3万美元,也超过了犹太裔家庭,成为了全美收入最高的族裔。
而且,跟侧重学术的华裔不同,印度裔在*商界也是全面开花,除了前面提到的商业高管外,从地方州县到国会议员,还活跃着大量印度裔*客的身影。
除了副总统哈里斯,还有路易斯安那州的首位非白人州长鲍比·金达尔,他也是迄今为止全美最年轻的州长。
更有前南卡罗来纳州州长、特朗普*府时期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她的父母均为印度锡克人。黑莉处处以自己的印度裔血统自豪,虽然早已改宗基督教,但仍时常在公开场合声称自己是“锡克人的女儿”。
这么一看就显得很奇怪了,印度作为全球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什么它的海外移民在发达国家,却很容易跃身为成功人士?
其实,虽然他们都叫印度人或者印度裔,但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在印度,但亚洲的首富,也是印度人。
能走出国门的印度人,几乎全为有些家底的印度中高种姓群体。比如,美国副总统哈里斯的姥爷就是泰米尔纳德邦的高级公务员,配有专门秘书的那种。
哈里斯和妹妹、老妈,姥爷姥姥祖孙三代的合影
在印度,要想出国深造,本科学历得拿得出手。如果你打算在印度上个像样的大学,学费高昂的私立中小学自然也是必须的,而这一切,主要就取决你的家庭收入和种姓、阶级背景。
然而,印度首都圈内(类似于北京地区的概念)的让穷人免费上的公立学校,小学四年级学生,连以内的加减法都捋不清,也说不出什么完整的英语句子。
要知道,在印度,如果你不能熟练掌握英文,基本等于跟高等教育和坐办公室的职位拜拜了,剩下的,就干一辈子体力劳动吧。
电影《起跑线》
印度精英阶层的小孩,幼儿园阶段就全英语教育了,连家长在公开场合说印地语都会被歧视
再加上种姓方面的各种三六九等的划分,导致了印度阶级固化严重,有的人输在了起跑线上,有的人,甚至连起跑线都没得划。
这种环境下,能去海外求学、工作的印度人,几乎都是国内的拔尖人才。
因而,就美国的印度裔来看,量大、素质较高是这一族群的特点。
他们本来就是优中选优的精英人才,人手都有两把刷子。比如,印度软件从业者在美国就很受欢迎,干得好的,能做到CEO的级别。
Google首席执行官SundarPichai,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人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当属英语的作用了。
七十多年前,印度刚独立那会儿,面临着民族、文化和语言认同方面的巨大难题。
这时,说印地语的“印度斯坦族”,作为印度共和国的“主体民族”,人口也仅仅占比46%左右,其他另有大量印度人使用乌尔都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旁遮普语、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卡纳达语等等,算下来,印度全境大概流行着多种语言。
印度卢比上,写了17种文字(除了梵文,其余都是使用人口超过五千万的印度民族语言)
在主体民族都没过半的情况下,如果要把印地语选作唯一的官方用语,强制推广,显然行不通,尤其是在南部各邦,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抗议和暴乱。
老百姓之间语言不通,主要靠肢体语言比划,印度的精英人士呢,同样也是鸡同鸭讲一般。在印度独立代表大会上,议员们各自操自己的语言,结果发现没法顺利沟通,英文反而成了最好的交流工具。
既然用印地语当官方语言,很多人不服,那么就加上一门各地区的精英人士们都认可的英语吧——不同的民族之间,用英语交流,就无所谓谁刻意去“将就”谁了。
而且,在印度人看来,这也不存在什么“殖民历史的阴影”,他们素来自诩为大英帝国南亚遗产继承人的印度,显然,英语也算是“遗产继承”的一部分了。
长期以来,印度的中上层阶级总是以说英语为荣,能凭实力考上大学的印度人,都具备着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
虽说有口音,但写作方面还是相当可以的。加之,印度的一些知名高校在西方的“受认可度”也比较高。
所以,印度留学生国内本科毕业后申请去美国读研、读博,毕业后找工作等总会更容易一些。
不过,有人又会问了,咱们虽然英语语境不比印度,但大量海外华人的英语说得也普遍不赖,像那些留美的研究生们,论口语发音,比印度人那浓郁的咖喱味道要顺耳的多,为什么跟同样量大,受教育水平高的华裔比,印度裔总能受到特别